宁夏:就业帮扶车间里的“欣欣向荣”

原标题:宁夏:就业帮扶车间里的“欣欣向荣”

小舞羞羞漫画,下载草莓视频-iabvux4X3MKnG-宁夏:就业帮扶车间里的“欣欣向荣”。

  中新网银川6月6日电 题:宁夏:就业帮扶车间里的“欣欣向荣”

  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

  6月初的清晨,天亮得格外早。当阳光洒满大地,看着孩子吃完早餐坐上校车,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村民张彩彩也换上整洁的新衣,走进离家只有500米远的荣耀制衣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车间内,张彩彩和50多名同事依次就座,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缝纫机陆续发出的“乐曲声”传满房间。不一会儿,一件时尚的内衣便出现在眼前。

  “企业的工厂办到了家门口,我也和上班族一样,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月平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张彩彩坦言,能在家门口上班,让她完成了移民妇女到技术骨干工人的蜕变,再也不用为外出务工发愁,也给了孩子完整的童年陪伴。

  欣荣村是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村之一,也是贺兰县最大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衔接乡村振兴重点村。“针对部分移民妇女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的实际,我们通过引进企业及合作社成立就业帮扶车间,新建标准化生产厂房,发展制衣、食用菌、预制菜等产业,探索村企合作模式。”欣荣村党支部书记高定成表示,建在家门口的就业帮扶车间,让村民实现就业不出村、挣钱不离家、增收有保障。

  “别小看这些内衣,出自我们村的‘巧妇’之手,却卖到了国外。”高定成告诉记者,扶贫车间的管理、经营模式和现代企业高度接轨,销售市场十分广阔。

  在宁夏的就业帮扶车间里,像张彩彩一样的“工厂女工”有很多。近年来,宁夏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地域优势、产业特点,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类型多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在各地,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和脱贫户转移就业、长期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截至目前,宁夏就业帮扶车间达到412家,分布在22县(区)的305个村(园区)内,不仅有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纺织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太阳能光伏板、逆变器制造等新能源制造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超过1.6万人。

  和制衣车间一墙之隔的,是欣荣村2022年引进宁夏一面香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创建的预制菜加工厂。据该食品加工厂副厂长哈祥介绍,公司在欣荣村开设预包装生产线3条,生产包括拉面、刀削面在内的10余种速食及调味料产品,2024年,工厂生产值将达5000万元。

  “马上进入销售旺季,用工量可达到300人。”哈祥表示,除了帮助村民就近务工,他们还订购欣荣村和周边村庄的香菜、芹菜、白菜等农产品用作预制菜包的加工,形成了订单式农业种植销售模式。

  正如哈祥所言,就业帮扶车间除了带动村民就业外,也培植了村集体经济的新来源。目前,宁夏通过厂房出租、自主经营、参与企业分红等多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就业帮扶车间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就业帮扶车间也让许多人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我是厂里的首批员工 ,从简单的包装工干到现在,我已成为了其中一个车间的‘领班’。从农村妇女蜕变成工厂女工,我最大的收获是变得更加自信。”欣荣村预制菜加工厂工人马德梅表示,成为上班族,经济独立了,家庭地位提高了,矛盾纠纷少了,邻里也更加和睦了。

  “不出村、有活干、把钱赚,如今的生活,就和我们村的村名一样,永远欣欣向荣,充满了奔头。”马德梅说。(完)

  对于这些新的发现,2002年加入到二里头考古工作中的赵海涛,经历和见证了其中的大部分。在他看来,自遗址发现以来,这是成果最丰硕的一个时期。在他继任队长之职后,对聚落形态的探索依然延续着。就在这两年,他们新发现了宫西路向北延伸200余米的道路,以及宫北路上的门道、宫城以西区域围墙的东南拐角等。据此,他们认为二里头都城布局极可能是以纵横交错的道路和围墙分隔形成多个网格,每个网格属于不同家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index.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伊春南岔区
阅读 ()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