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千亿目标,武汉如何向“低空”突围?

来源: 36氪
2024-06-25 03:25:05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向天空要增长点。”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成为各地争相竞逐的新赛道。仅年初以来,就有北京、南京、安徽、深圳、苏州、武汉、长沙等十余个省市出台低空经济相关的支持举措。

  而眼下,武汉也不断朝着“天空之城”的目标发起冲击。6月20日,2024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以下简称“低空大会”)在武汉光谷召开,提出到2030年,武汉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进入国内低空经济综合实力第一方阵。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谋划已久的目标。在早些时候,武汉已经出台《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九条措施》),将在6月27日正式生效,武汉也成为国内较早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出台专项政策的城市之一。在低空经济重大项目落地、低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规范建立、设立低空试点航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最高有机会获得1000万元的奖励。

  显然,这次低空大会是武汉低空经济全面升温的重要标志。会上,武汉市低空经济研究院、中国车谷低空经济产业园、中国光谷低空经济产业园、世界无人机大会·华中区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创新基地接连揭牌,为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从这一维度来看,6年要实现千亿级目标,武汉将如何向“低空突围”?而车谷、光谷两大聚集区,又将如何联动?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赴武汉实地探访,寻找低空经济的“武汉答案”。

  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武汉汉南通用机场(以下简称“汉南机场”)是湖北最大、武汉唯一的通用机场,2017年完成首飞,并举办首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

  进入汉南机场大门,空旷的平地上正停着一架固定翼飞机,有人正在对着它进行直播讲解。“我们主要是做飞行执照的培训,主要是飞行娱乐类的培训,一年大概有30~50个学员。武汉的低空消费市场整体还处于待开发状态,还是有机会的。”湖北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飞行教练程琪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汉南机场硬件设施很好,也是整个华中地区未来通航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中转机场,对通航企业的吸引力较强。

  在汉南机场的机库中,多飞、墨行、东鸿等十余家通航企业大小不一的航空器整齐排列,涉及多类场景需求。“包括应急救援、航空护林、空中摄影、运动类驾照培训、农药喷洒、航空物探、飞行表演,以及空中游览、航空研学等。”作为汉南机场运营管理机构,武汉长江机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汉南机场由车谷城发集团自己的团队运营管理,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聚集起一批低空经济运营企业。

  其中,16家航司签署长协,十几家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包括无人机以前没有,现在已经有3家落地,还有2~3家在洽谈中。

  今年3月,武汉市出台《关于支持武汉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武汉经开区打造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汉南机场则被定位为“中部地区通航枢纽机场”,成为全市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引擎。

  “我们是去年从荆门过来汉南的,有私照培训、运动照培训以及空中游览等业务。”湖北墨行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飞行教练代斌介绍,其空中游览业务今年5月刚获得资质,运营1个月多以来,游客体验需求旺盛。

  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将依托汉南机场打造立体式“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低空+应急、文旅、教育、运动、智慧城市、物流、客运、现代农业等八大应用场景,加速推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业内少有的拥有无人机全产业链研发能力的企业,普宙逐步探索出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打造出无人机+自动机库+行业应用软件平台共同构成的空中智能巡检系统,服务全球100多个城市、1300余客户,参与制定无人机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联合火石创造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武汉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位,低空经济企业数量(124家)排在全国第六位,仅次于深圳(325家)、北京(321家)、上海(180家)、成都(153家)、西安(145家)。

  其中,除普宙科技外,电鹰科技和飞流智能也已经在无人机领域声名鹊起。前者的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后者可年产数百台工业无人机和千套级“无人机巢”。

  “武汉相关政府部门在城市治理领域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尤其是无人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很有特色。”武汉市经信局装备处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武汉市低空经济企业涵盖研发、制造、运营和保障等环节,像普宙这些头部企业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

  武汉市经信局装备处负责人介绍,东湖高新区低空经济企业聚集程度较高,从前年就开始投资建设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一期建设十几个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点位,运营效果很不错。二期项目预计今年10月竣工验收,将有各类型无人机186架、各类型自动机库128套,实现518平方公里的全区域覆盖。

  与此同时,武汉经开区也建设了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不断招引企业入驻。比如今年3月,旭日蓝天正式落户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该公司手握多项发明专利,自主研发的灭火无人机,最大载重量50公斤。

  而接下来,光谷和车谷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表现,将直接决定武汉能否如愿晋级全国第一梯队。

  “一方面是消费应用,比如送外卖的无人机,针对民用走C端客户的。另一方面是,做工业级无人机,如应急、森林防火、电力巡检等领域,主要是中型无人机。”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秘书长、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鹰科技”)副总经理李玲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这些细分领域业务增长迅速,“前5个月相较去年有一个翻倍式的增长”。

  李玲玲预计,随着各地低空经济支持政策出台,“今年的低空经济需求相比去年将至少翻倍”。

  不过,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湖北 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蔡晓东此前坦言,武汉本地无人机产业链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与国内无人机产业“第一梯队”相比,武汉还有一定差距。

  在李玲玲看来,武汉“应用强、制造弱”的趋势十分突出。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省无人机大部分都围绕着应用和应用服务在做,整机制造企业偏少,这也是当地无人机产业链规模相对较小的重要因素。

  眼下,包括深圳、上海、合肥、成都、西安等城市在内,均已瞄准“低空之城”的目标,武汉如何“突围”?

  “我理解还是要靠市场引导低空经济的发展,要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来解决需求面的问题。要提供低空物流、文旅载人等商业化运营场景,继续扩大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应用领域。”武汉市经信局装备处负责人表示,这些应用场景一旦做大,将是无限的市场。

  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差异化发展的问题。“对于武汉来说,还是要瞄准发展大中型无人机,发展工业级无人机,要特色化发展。”该负责人说。

  李玲玲认为,接下来武汉比较重要的环节还是聚焦发展产业园,包括中国车谷低空经济产业园、中国光谷低空经济产业园要进一步聚集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强配套,招商引资,“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要抱团发展,以前的布局有点太分散。”

  “武汉拥有一批超过10年的无人机企业,相当于过去多年产业积累的厚积薄发、而这一轮政策措施力度很大,也很实际,有望推动武汉发展成华中地区的领头羊。”她说。

责任编辑:何俊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9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46409件。

有人去北方的平原看雪

  <strong>台湾民众:买!囤!</strong>

  当时,这艘油轮停靠在当地河边码头检修时发生起火爆炸。爆炸碎片向四周迸射,附近多座房屋受损。由于火势猛烈,消防人员花费了近3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辖区主要河流湖库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持续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回收率达到94%以上。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10/131219608317299730.jpg" alt="" />

许淑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