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发现一明确纪年西汉墓 全国首次出土“干支木牍”

来源: 未来网
2024-06-08 07:06:41

  中新网重庆12月5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期在重庆市武隆区新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罕见的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墓葬——关口西汉一号墓。

  据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3月至今,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白马航电枢纽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对项目范围内的17处地下文物实施考古发掘,其中关口西汉一号墓收获最为重要,目前已出土漆器、木器、竹器、陶器、铜器等珍贵文物600余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古出土的“干支木牍”,为全国首次发现。

  关口西汉一号墓位于武隆区江口镇乌江腹地,地处乌江右岸第一、二级台地之间,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口长6.50米、宽4.25—4.30米、距现地表深4.13—4.78米。由于墓内常年处于满水状态,且未被盗扰破坏,故椁室、木棺及随葬品均保存较好。

  关口西汉一号墓是乌江流域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此次考古发掘领队黄伟介绍,关口西汉一号墓是西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木椁墓,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一次性出土漆木竹器最多的墓葬,亦是重庆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座“清水墓”。

  目前,椁室内遗物均清理完毕。木棺已完整套箱提取至现场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清理中。此次出土的600余件器物中,漆器以耳杯、漆盘为多,另可见漆几、漆案、漆樽、漆卮、漆盒、漆奁、漆壶等;木器以木牍、车、船、俑等模型为主;竹器可见竹筒、竹笥、竹弓及竹排箫; 铜器包括铜矛、铜鼎、铜洗、铜壶、铜鍪等;陶器见有陶罐、陶甗等

  黄伟透露,在发掘工作中,出土文物“干支木牍”属“全国首次”的重大发现。“干支木牍”共23枚,除一枚墨书“今日”外,其余22枚皆单字墨书十天干、十二地支。“这套干支木牍保存十分完整,木牍侧面均有圆形穿孔,推测原应以绳相连。但因为是首次发现,其在当时的用途及随葬的目的尚需考证。”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发掘和保护工作,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了由考古发掘、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测量、绘图、摄影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组成的工作队;此外,还成立了20人的专家团队,涉及考古、科技、保护、简牍等领域,开展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咨询工作。

  黄伟表示,目前,抢救性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下一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文物修复保护、研究等工作。(完)

  现代物流支撑“新鲜”饮奶

  天津市积极实施一系列政策帮助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2020年向超过5000家企业发放大学生以工代训补贴,2021年向1.9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近6000万元,建设1500多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实施离校大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效果明显。

  他认为,目前年货经济存在疫情下消费购买力下降、个别商家去库存价格虚高以次充好诱导促销、快递超负荷运转引发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有很多潜力有待发掘。从未来品质消费升级需求来看,进口商品占比仍有待提高。此外,服务消费占比偏低。“因此,年货经济不能忽视服务的供给能力,文化、娱乐、休闲、体育、健康等多个领域增加供给,是繁荣年货经济的重要抓手。”

  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无论冬夏,可可西里森林公安的警员们年复一年不间断地巡山,一次少则三五天,最多的时候持续将近五十天。肩负着守护这片无人区的责任,这支队伍曾直面过荷枪实弹的盗猎者,血腥味和火药味在空气中蔓延,那是真正火水不容的较量。但更多的时间里,他们得把一腔热血糅进苦闷又危险的巡山路,山窝里跑车,风雪里行走,在独孤中对抗着严酷环境给身体带来的伤痛。

  近年来,新疆兵团对区域内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进行全面普查、整理、归档与申报。调查发现,新疆兵团非遗线索涉及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红色文化等,主要集中在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技艺,美食类尚少。

林孟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