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和蟾的多变体色有何用处?最新研究称或助抵御环境压力和病原体

来源: 中华网
2024-06-01 02:20:56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动物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覆盖逾30 00个物种的研究发现,无尾目的蛙和蟾的多变体色或有助于帮助它们抵御环境压力和病原体。这项研究发现表明,此类两栖动物的体色可能影响它们在变化气候下的生存能力。

  该论文介绍,无尾目(蛙和蟾)有超过5000个物种,这个多样的类群里有极大的颜色多样性——有些物种颜色明亮,警告捕食者它们有毒;有些则产生高度适应的伪装外表。过去的研究表明,除了这些特化功能,体色可能在无尾目中还发挥其他重要作用,但对其进行测试需要研究广泛环境条件下的许多物种。

  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德国马尔堡大学Ricarda Laumeier和合作者一起,调查了蛙和蟾颜色亮度如何与温度控制、防御紫外线B(UVB)辐射以及抵抗病原相关。他们从世界各地收集了3059个物种的数据,包括泛树蛙、迷彩箭毒蛙、红带蛙和玻璃蛙,代表了近半的已知无尾目物种。他们发现,这些两栖动物通常在较冷地区颜色较暗淡,如山区或较北方的纬度,而在UVB压力和病原体感染风险较高的地方亦然,如马达加斯加、秘鲁和厄瓜多尔。

  论文作者研究认为,颜色明亮的蛙和蟾耐受较高温度,其代价是面对病原体如两栖类壶菌(两栖动物中一种流行病原体)及UVB辐射更为脆弱。他们的分析还表明,这些因素在塑造无尾目体色中的重要性因地而异,病原体抵抗在热带更为重要,而热调控在温带更重要。

  论文作者总结说,随着气候变暖和入侵病原体正在推动世界各地两栖动物种群缩小,这次的研究发现,或有助于预测哪些蛙和蟾物种更为脆弱以及它们生活在何处。(完)

  “鱼把头”徐兆强说:“今年气温比往年高一些,冰面结冰很慢,所以今年的冬捕节也推迟到现在举行,今年上的鱼很多,而且个头都很大,丰收了!。”在零下20℃的严寒天气里,东北的大秧歌也扭得欢快。

  当前,武汉正聚力打造光电子、汽车、大健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碳金融发展。仲量联行武汉商业地产部总监刘宁表示,未来在政策、金融、科技以及设施平台的多重赋能下,武汉产业和经济有望升级扩张,稳步复苏,也将为武汉优质办公楼市场的发展注入动能。

  催化剂方面,亥姆霍兹柏林研究所等研发出纳米结构的硅化镍作绿氢催化剂,可显著提高电解水反应的效率。科林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廉价稳定的合金材料催化剂,可用二氧化碳直接电解生产一氧化碳。

  周云蓬表示,节目的受众都很年轻,不少是00后,虽然很多时候年轻人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审美这方面,未必年轻人就更有优势,“审美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比如40岁的人听的音乐跟20岁的人听的音乐,不存在代沟,或者说没有任何区别,还是作品最重要,所以我觉得在审美上其实年龄没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滴滴滴……”在北京某医院一间重症病房内,刘爱萍的心电监护仪红灯闪烁,屏幕上血氧饱和度一项,数值显示73%,远低于医学认定的成年人血氧饱和度的正常数值——95%。

  从大风降温预报来看,1月11日至15日,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出现8至12℃的降温,其中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东北地区、江汉东部、江淮、江南、贵州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4℃至18℃,东北地区中北部、新疆阿勒泰等地降温幅度超过20℃,并伴有4至6级风,阵风达6至8级,新疆山口风力可达8至10级。我国大部海域将有7至8级风,阵风9至10级。

刘千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