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耐心资本”在中国成热词

来源: 人民网
2024-06-21 12:45:00

  中新社上海6月20日电 (记者 樊中华)6月19日至20日,2024陆家嘴论坛在沪召开,“耐心资本”这一专业金融术语在论坛上被频繁提及,成为各界瞩目的热词。

  论坛首日,“一局一行一会”财金高官先后发声,表示将从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支持政策、简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管理、拓展科创企业跨境融资等多方面入手,支持培育壮大投向科技创新企业的耐心资本。而在多个分论坛中,耐心资本也成为与会者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

  何为耐心资本?为何当下中国格外强调壮大耐心资本?

  在中国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也在主旨演讲中点明了此番强调耐心资本的主因。他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与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

  有专家进一步解释,任何科技自主创新都离不开资金支撑,而只有资本市场能够把创新的风险特性和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耐心资本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可以为投资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强调壮大耐心资本,一方面表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仍远远不足,与蓬勃的科技创新不匹配,甚至有所掣肘;另一方面,以耐心资本弥补短期资本的弊端,也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之举。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官赵海英也认为,中国目前“仍缺乏有耐心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且这类投资者类型偏少,使得资本市场土壤不够健康”。支持科创发展的“治本之策”是不断优化投资者结构,改良资本市场的“土壤”,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盛集团亚太区总裁施南德(Kevin Sneader)表示,中国从起点上就是高创新国家,无论科研人员数量、同行评审论文发表数量还是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数量等早在2002年就已是全球第一,但鉴于科技创新投资回报的高不确定性,要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之间创造双向流动“非常不容易”。

  事实上,中国并非眼下才认识到耐心资本的重要性。五年前,科创板开板,即是面向科技创新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资本市场改革。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介绍,5年来,科创板共迎接572家公司上市,累计融资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科创板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发展作用显著。2023年科创板公司投入研发强度12.2%,是A股公司平均3倍以上;科创板也在推动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融合,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激发创新资本对科创企业投入等方面凸显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也有一揽子鼓励耐心资本入市的政策措施出台,推动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长 期资金积极入市。

  会谈后,双方签署了两国外交部政治磋商谅解备忘录等多个合作文件。

  “像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否则就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有时候要调整剂量,甚至不能使用,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王贵强说。

  方正证券2022年12月3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李岩,1974年9月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运筹学与控制论硕士。2022年11月至今,李岩任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

  2022年3月31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要坚持体现“人民性”,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数字政务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自2020年1月17日揭牌成立以来,成为北京中关村落子国内外,唯一专攻智能制造创新领域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充分链接京沈两地优质要素,搭建创新资源整合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试点方案》完善了作价投资形成国有股权的管理机制。在考核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时,不以个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价格、收益等为标准,而以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绩效为主要标准。

沈宝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