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取去世儿子5.5万银行存款遭拒!法院判了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3 00:02:11

  每经编辑 张锦河    

  近日,“母亲取去世儿子5.5万银行存款遭拒”一事 引发关注。

  据江西法院公众号,吴某之子李某于2017年3月21日在鹰潭某银行处开户,截至2023年8月9日,该账户余额是55528.96元。

  2023年5月1日,李某逝世。母亲吴某要求支取上述存款,银行以无法确定吴某是否为唯一继承人而未予办理。另查明,李某生前未结婚,无子女,其母亲吴某系未婚生育李某。吴某自述无法确认李某生父,其系独自抚养李某。

  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储蓄合同是存款人与存款机构约定存款人将其金钱存入存款机构,存款机构依存款人的要求向存款人支付本金及相应利息的合同。依法订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双方均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死亡后,能够继续履行的,合同的权利义务并不终止,而应由其法定继承人承继。

  案件焦点在于继承人无法开具公证书的情况下,银行是否应承担兑付存款的义务。本案中,李某生前在鹰潭某银行处开立账户并存入款项,系与银行形成储蓄存款合同关系。李某死亡后,其在储蓄存款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由李某的继承人承继。李某生前未立有遗嘱、遗赠抚养协议,遗产依法应按照法定继承来继承。结合本案吴某提交的亲属关系证明及吴某本人陈述,可以证明李某生前未结婚、无子女且无法查清其生父具体身份信息,故认定李某母亲吴某系已知明确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对案涉存款享有继承权,故对于吴某要求银行支付李某在该行的余额的诉求,法院予以支持。

  法官提醒:存款人死亡后,其存款将会变成遗产由继承人继承,但因没有密码无法支取。一般来说,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已故存款人的存款,要去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书,公证这笔遗产的归属,银行则凭此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事实上,已故储户亲属来银行取款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79岁老人欲取离世儿子41万存款被拒”“父亲离世300万存款取不出”等话题频上热搜。

  据中国证券报2023年8月报道,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类情况确实会有。大部分是老人去世,子女来银行网点取款。”

  当被问及为何需要公证时,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是银行没办法确定已故储户实际上有几个继承人。有可能来取款的人并非储户的唯一合法继承人。而且提取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也不好辨别。”

  2024年4月26日,为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便利群众办理存款继承,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简化提取的账户限额由1万元统一提高至5万元,并将于6月1日起施行。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江西法院公众号、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赵思远

  当时在天津大学读书的李彦庆正好在新港船厂实习,各车间、办公室的名称还以“课”结尾,现在的“设计中心”原来都叫“设计课”。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成长,他不由感叹:“中国在学习、借鉴、消化、再吸收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很多帮助。”

  “中国船厂向日本学习的内容,逐渐从技术交流、业务咨询,发展到派员工赴日考察、进修、培训,继而学习引进日本的管理体制。”胡可一介绍说,一批批技术人员进修回国后,成长为各家船厂的技术骨干、厂长,那段中日蜜月时期,中国储备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为国内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设计结果可以引进,原理只能自己摸索。”李嘉宁回忆说,在邮轮从0到1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还填补了诸多技术空白。设计人员的前期日常工作就是看图纸、查文献、做课题,咨询专家和船级社,仅疏散仿真分析的建模就花了近一年时间。

  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劝和效果会逐渐显现,说不准,正是在中国的穿针引线之下,危机逐渐得到了平息。当然,西方别拆台就好。

  “作为舶来品,邮轮经历了百年发展和积累,是名副其实的巨系统工程,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邮轮的设计参与者、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发部负责人李嘉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邮轮的整船零件数相当于C919大飞机的5倍,是“复兴”号高铁的13倍,而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工程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难度倍增。

  “宁愿送外卖,不愿进工厂。”曾支撑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传统制造企业,为何与新工人渐行渐远?00后工人“不稳定”由何而来?机器换人会是解决办法吗?

吴佑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