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如何转型、创新、合作?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04 18:31:02

  中新网长沙6月2日电 题:中国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如何转型、创新、合作?

  作者 向一鹏

  中国中部六省以全国约十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其中,能源是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因素。

  正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博览会”),以投资贸易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促进中部地区与海内外市场、资本、资源的全面对接。作为本届博览会的焦点议题之一,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备受关注。

  产业转型 资源转化为新能源

  山西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风、光、水力等资源都十分丰富。作为全国唯一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山西加快推进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按下能源产业转型“快进键”。

  在山西大同,晋北6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一片片光伏板,为采煤沉陷区治理开辟出一条新路。该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270亿千瓦时。

  目前,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6.4%;建成了中国首家电力现货市场,外送绿电位居全国第一。在山西确定的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中,有6条与新能源产业有关,包括风电装备、氢能光伏新型储能等。

  其余中部各省也在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湖南正加紧建设新能源发电装备生产基地,安徽引导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江西的光伏新 能源产业、河南的装备制造产业,湖北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均取得突破。

  技术创新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位于长沙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一批批生产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被加工成高品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引擎”。该公司首席运营暨首席技术官彭文杰表示,科技创新是企业立身之本,他们将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在电池更安全、更久续航、更长寿命等方面持续创新。

  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中部地区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持续加强科技创新。

  汽车大省安徽集聚了奇瑞、蔚来等7家头部整车企业,形成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安徽省汽车办副主任刘文峰表示,该省将紧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趋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稀土是发展光伏发电的基础资源。在江西赣州经开区,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技术创新打造各类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一款采用晶界渗透技术的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大幅提升,已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扩大合作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本届中部博览会期间,各省间加强合作意向强烈。比如,湖南与山西在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创新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双方有意深化新能源领域的交流合作;江西宜春希望与安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资源共享、技术融合。

  作为全球知名的氢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表示,期待通过在湖北的战略布局,携手各方促进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让供应链变“共赢链”,推动当地清洁能源转型。

  业内专家建议,中部六省应共同构建产业多元应用场景、做大产业链核心环节产能规模、参与各产业链延伸发展,构建新能源各领域全产业链生态;同时,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全产业链科技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赋能。(完)

  <strong>第七十一集团军某旅紧贴使命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strong>

  不少舆论注意到,美方近期不断放风称,布林肯即将访问北京。据路透社2月1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称,布林肯访华期间“寻求与中方官员讨论俄乌冲突”。此外,因去年8月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中美之间的一系列会谈被搁置,布林肯此次访华“希望重启有关谈判或为谈判注入新动力”。但美方一边期待与中方恢复合作,一边在多个领域对华施压。有美国分析人士认为,布林肯访华并不意味着美中关系走向将发生重大变化。

  有数据显示,2021年,三大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在公立医疗市场中成药心血管疾病内服用药排名中,分别位列第2名、第4名和第9名。连花清瘟在公立医疗市场中成药感冒药销售排名位列第1名。以岭药业国贸中心总经理孙学非介绍:“截至目前,连花清瘟胶囊、通心络胶囊等创新中药已累计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进程。”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介绍,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成部门联合推动的工作合力,二是将可持续发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三是建立了“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辉瑞方面称,由于美国政府在2022年的采购量大于使用量,相关库存需要消化,2023年应该是新冠产品的销售低谷,预计2024-2026年可能恢复增长。

意味着一天的航班全部结束

林与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