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日产10吨氢气液化工厂即将投产 “氢”能商业化拐点加速到来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2 23:58:38

  中新网苏州6月1日电 (记者 魏园 唐娟)“10吨/天大规模氢气液化工厂不久前完成了试运行前的首次评审会。所用装置是国内首套大规模10吨级氢液化装置,标志着液氢超级工程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液氢制储运领域的空白。”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战略总监魏蔚表示,这一产能是液氢走向商业化生产的经济平衡点,是液氢利用从航天试验走向工业和民用的重要契机。

  5月31日,中国新闻网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张家港市的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国内首台10TPD氢液化工厂核心设备正是从该工厂下线并在山东省的齐鲁氢能液氢工厂进行应用。魏蔚表示,装备采用国际先进的多级预冷氢膨胀制冷技术,核心设备20K氢液化冷箱和多台氢膨胀机采用紧凑高效的结构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克服了氢气液化规模小、能耗高的痛点,可大幅降低液氢的生产成本。同时对于加速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为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绿氢,从西部及深远海到东部的输送提供重要保障。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年报显示,氢能产业正迅速成为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共发布438项氢能政策,包括发展规划、财政支持和项目支持等。此外,全国已建成运营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与发电项目91个,覆盖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规模达19.3兆瓦。氢的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均有所下降,显示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

  在张家港国富氢能的生产基地,可以看到氢能全产业链高端装备的完整生产线。从为国内首台大功率氢能源调车机车“氢龙一号”,提供国内最大储氢能力的供氢系统,到北京冬奥会赛事期间,为交通接驳保障服务的氢能客车提供首批国产车载供氢系统,再到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氢能载客车辆提供车载供氢系统,国富氢能致力氢能装备的智能化、规模化、国产化制造,成为江苏省新能源集群氢能产业链中准链主企业。30多家氢能企业在张家港集聚,形成了百亿级的氢能产业创新集群。

  以需求为导向,带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正在继续研发液氢的储运环节产品,如满足水陆多式联运要求的罐箱、轻便的车载液氢瓶等。这些产品将推进液氢从生产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建设。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国产化替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心装备实现自主可控,为氢能产业链的商业化运作提供重要支撑。”国富氢能研究院院长王朝在介绍企业创新研发及商业化应用时,提及最多的便是国产化这个关键词。

  业内人士分析,国家围绕氢能 产业的创新性政策不断发布,加上氢能产业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氢”能商业化拐点正加速到来。

  魏蔚表示,氢动力具有清洁低碳、加注快速、续航里程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长距离或重载运输,在道路、轨道、海运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短期内还难以推广到小型乘用车中。在未来二十年,在交通领域,氢能和其他能源将同时并存。氢能正给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改变,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逐渐展现经济优势,工业领域加快探索氢能清洁替代。“到2035年氢能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之后产业规模将达到顶峰。”(完)

  此外,以弘一法师书法“知止”为造型的“知止”装置花灯展,宛如花灯博物馆的“世遗泉州·福兔呈祥”传统精品花灯展、汇聚少儿奇思妙想的“少儿创意花灯展”等灯展也一一开放,为泉州元宵节的狂欢高潮奏起序曲,让这座千年古城再现“市井十洲人”的繁华盛景。(完)

  “有几次,村民半夜打电话紧急出诊,我不小心着了风寒,脑袋晕乎乎,骑摩托摔倒了,手和衣服都破了,当时感觉特别委屈,可是想想还有高烧的老人等我送药,平复了下情绪继续赶路。”辛平常说,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让村民得不到及时救治。

  2月6日08时至7日08时,新疆北部和南疆盆地西部山区、内蒙古中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部局地大雪(5~9毫米);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25~45毫米)。西藏中北部的部分地区风力可达7级以上。

  如何让数据中心发挥更强大的作用?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支撑必不可少。据了解,山东目前已建成开通5G基站超16万个,物联网终端用户超1.53亿户,为省内各类数据中心构建了畅通快捷的“信息动脉”和直达用户的“神经末梢”。据统计,济南、青岛、烟台、淄博等12个城市已建成“千兆城市”,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也已正式建成开通,全省数据中心跨网互通时延普遍降低50ms以上。

  2022年,以顶功见长的王梦尘表演的原创杂技《炼——倒立技巧》成功摘得中国杂技比赛最高奖“金菊奖”。年仅16岁的她没有飘飘然,仍然坚持每天练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教练曹蕾透露,王梦尘每天要负重20斤训练8个小时,现在她正在加紧训练增加了难度的《炼——倒立技巧》,向世界杂技最高奖项“金小丑奖”发起冲击。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6月24日)

林木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