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钟声)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10 09:24:10

  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完全站不住脚

  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还是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来分析,所谓中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

  将中国出口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不符合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背景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按照市场规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作为一个融入全球化的开放市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视野和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国内,还要考虑国际。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出口增多,这是国际分工和市场需求的结果。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完全站不住脚。

  当今时代,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学原理。中国新能源产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布局较早,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的竞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海外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的情况下,依然在许多国家热销,可见中国相关产能竞争优势是由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企业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一些人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其骨子里的保护主义在作祟。他们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为其通过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寻找借口。真正过剩的不是中国的新能源产能,而是这些人滥用保护主义、打压他国正当发展的图谋。一些人口口声声反对“不公平贸易和非市场行为”,但实际上正是他们在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以非市场行为干扰自由贸易。他们散布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虚假叙事,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祸心,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保护主义言行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产供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刊文指出,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抱怨虚伪且短视,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竞争,推动平等市场准入,从质优价廉的产品中获益。

  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服务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应该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实践为导向培养人才,构建服务新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将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加快深江高铁、广佛环城际等项目建设,做好深圳枢纽西丽站、广州东站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深港合作新引擎。

  举措之四是“预期提升”,这与“稳销售、增信心、扩投资”一脉相承,是行业复苏的持续动力。供给侧方面支持房企融资,目的也是引导企业经营现金流回归常态。结合近期多部门的积极表态,预计需求端利好政策还将进一步释放,尤其可能聚焦在激活换房等改善性需求的购买力方面,使其成为楼市销售的新生力军。交易增加,企业资金状况得到改善,交付的项目逐步增多,购房者消除担忧,市场有望联动好转,实现良性循环。

  内蒙古额济纳旗短短两周就斩断了德尔塔变异株社区传播链,这得益于快速流调、风险分类等系列精准施策。

  王浩表示,必须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浙江成为最具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的省份。

  “近年来,师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系统、源头治理,把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中。”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学亮说。

周雯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