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官员看中非合作范例:为“中国建造”点赞 | 世界观

来源: 凤凰网
2024-05-27 23:23:00

  中新网5月26日电(林卓玮)5月25日是第61个“非洲日”,这一天是非洲人民共同庆祝民族解放独立、非洲大陆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的纪念日。

  近年来,中非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基础设施合作逐步深化,中国市场迎来更多“非洲产”,非洲国家期盼更多“中国造”,双边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目前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突尼斯装备和住房部国土规划总局副局长佐赫拉·马克卢夫(Zohra Makhlouf)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如是强调。

  谈及双边贸易,马克卢夫表示,自己的女儿对中国产品、中国音乐、中国时尚“情有独钟”,在她来华前,她的女儿还特地发来一份购物清单。

  “可以说,中国在非洲各领域进行的投资,带来了发展机遇,非中双方在社会、经济及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她感叹道。

  马克卢夫赞叹,作为“非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突尼斯也在同中国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之中结下了坚实友谊。

  位于突尼斯北部的比塞大大桥就是突中合作的范例之一。该项目由马克卢夫所在的突尼斯装备和住房部主导,是突尼斯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

  “比塞大旧桥的通航、贸易效率不是很高,只有桥升起来时,才有足够空间让船只通过,进入港口。但这样一来,居民就无法同时在桥上通行,”马克卢夫解释道。

  她所在的部门因此提出了新桥的建设方案,“新桥的建设工作将 由中国四川的一家公司来完成,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和贸易效率,促进比塞大各区域的均衡发展。”

  “我相信,这类项目正是突尼斯所需要的,”马克卢夫表示,“突中两国应加强协作,推动更多类似项目落地。”

  加强人文交流、双方互信共识,是深化合作的前提之一。此前访华之行,马克卢夫不仅品尝了四川火锅等中国美食,还因为咽喉发炎服用了中草药,“刚到中国时,我嗓子完全哑了,去买药时,惊喜地发现了许多中草药。”

  “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各国文化各放异彩,我们和而不同,” 马克卢夫向中新网分享她在中国游玩的感受时表示,“中国人民和突尼斯人民一样,都十分好客,并且,我感觉和中国人交流也很顺畅。”

  做过小学音乐教师的“90后”张佳磊,如今是这些“沙漠蝴蝶兰”的“奶爸”,看着这些争奇斗艳的花朵,作为当地人的他感叹,以农牧业为主的杭锦旗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特色农业品牌。“能在北方沙漠里种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附加值植物,且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这对当地来说可谓是个奇迹。”

  金明辉认为,农民赶上了好时代。当地政府积极帮助种粮大户畅通融资渠道,先后协调金融机构贷款180万元。

  柘荣县委书记张晓容表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将把开展“三下乡”活动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三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舞台搭到农村、把科技送到田间、把医疗资源送进家门,更好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这片南疆大地美丽宜居的生态福地,正向外界讲述着精彩故事,焕发着独有的文化馨香与生态魅力。

  前往检修点的路上,吕东回忆起3年前他刚上班的样子,“刚上班那会儿,整个城区的几百盏路灯,我们都要靠夜间巡逻去发现路灯故障。”

  盲人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实在人,也对他产生了依赖。郭家供电营业所了解情况后,干脆让每一任抄表员担任联络员,成了盲人们的“电亲戚”。

姚凯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