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03万吨 较保护初期增长46倍

来源: 大河网
2024-06-04 07:01:29

  中新网西宁2月27日电 (记者 李江宁) 27日,记者从青海省渔业局获悉,经监测,2023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2.03万吨,较2022年增加0.62万吨,增长5.4%。从2002年保护初期的0.26万吨至12.03万吨,其蕴藏量增长46倍。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青海湖“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的核心物种,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其入湖支流,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由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自然灾害时期的过度捕捞,加之拦河筑坝、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湟鱼蕴藏量急剧减少,种群濒临灭绝,给青海湖生态系统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青海省人民政府从1982年至今对青海湖已实施了六次封湖育鱼,为有效准确评价历年封湖育鱼成效,从2002年起,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连续21年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利用水下声呐探测技术,共同对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开展走航式调查。

  记者了解到,2002年起,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在青海湖周边设立23个点位连续开展增殖放流,其中2023年放流青海湖裸鲤1龄苗种2000万尾,人工增殖湟鱼成活率从2%提升至80%,快速补充了湟鱼群体数量、稳定了种群结构。同时,为持续推进青海湖裸鲤资源稳步恢复,建立青海湖水生生物监测体系,定期对青海湖入湖河流水质因子、浮游生物、湖区水域生态环境、湟鱼资源蕴藏量开展监测,全面掌握青海湖水域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变化,为今后研究制定保护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完)

操控4亿公里外的火星车

视觉设计:杨霁昕 刘娟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30日电 今天,北京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包括四方面51项任务,排查制约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机制障碍,打造更优的消费营商环境。

将最后一位落水者救上岸

  在2022年,扶新镇的招商小队就已经到东莞去过三四次,签下了2家企业,联系上了多家企业。这次第一站是一家科技类企业。

  “我们需要针对生态建立一个相对公允的市场付费机制。”吴加杰介绍,计算出生态系统在特定地域的市场中创造了多少贡献,老百姓要参与营收分配。村集体的老百姓是生态的持有者,生态环境守护得越好,估算出来的VEP值就越大,老百姓得到的收益就越多,保护起生态就越有动力。

赖一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