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观察:湖州农业如何插上科技翅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3 02:55:12

  中新网湖州1月10日电(胡丰盛)管理1万亩农田要多少人?养五万只鸡要多少人?养1600头羊要多少人?在浙江湖州,上述答案都是“1个人”。

  1月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农业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刚介绍,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智力支持,2023年前三季度湖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排名浙江省第2。

  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字“健康报告”对症下药、喷施药肥用上了无人机、翻垦农田有了无人驾驶农机做帮手……靠机械、数据来种田,这是湖州市南浔区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种植大户展示的新技能。

  不同于传统的人工圈养,在南浔区练市镇西堡村练美强村公司万头湖羊基地,湖羊存出栏量、温湿度、通风情况等均实现了数字化管控,平均一个人就能管好2000头湖羊。“养大了还帮我们卖,家里收入更多,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当地低收入农户李大爷说,除开湖羊养殖销售的收入,自己还能领到在羊场干活的工资,未来的日子充满奔头。

  农耕时代,古人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那么,进入21世纪,理想中的杭嘉湖现代化农业是什么样子?哪些因素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在吴刚看来,科技是根本支撑。目前,湖州已拥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湖州综合试验站、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浙北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湖州湖羊种质资源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技平台21个。

  在这条科技改变农业命运的成长之路上,人 才是主力军。

  吴刚介绍,截至目前,湖州农业系统已累计引进博士16人,硕士以上占比提升到64.71%。通过“岗位特设”“周转池”等方式打破职称评聘限制,2023年有15人获评高级以上职称、同比增加23.08%,南太湖特殊支持计划人才累计达到10人。

  “钱支援,物支援,不如来个科技特派员。”这是浙江农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对于湖州这样一个农业高水平发展的地区来说,除了依靠人才,更需要建立一个科技成果系统导入体系。

  聚焦水产、湖羊两大优势产业,近年来,当地自主育成新品种17个,拥有种业企业121家,年产值达10亿元。其中水产种业产值达6.72亿元、同比增长17.14%。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聚焦技术攻关,湖州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多,国内首款大口黑鲈100k cGPS液相芯片“浙湖1号”率先成功研发,湖羊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高效育种技术启动研究,蝴蝶兰种苗快繁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1项还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政策强,人才兴,产业旺。湖州还以实施农推联盟、院市合作510工程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茶园、林下经济等“四新”技术80余项,水稻亩产首次突破千公斤大关,达到1017.7公斤,刷新历史记录,粮食单产440公斤,位居省第一,油菜单产全国第5、浙江省第一,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29万亩、浙江省第一。(完)

往出咳痰的!”

  李家超亲自为本书作序,他在序中指出,本书“从宏观层面着眼、细微之处入手,多角度展示香港回归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犹如香港近25年的历史概览。”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沙县总医院考察。在一张显示三明医改成效的柱状图前,他驻足细看。“我很关注你们的改革。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总书记勉励道。

  在冷链物流合作方面,许勇铁认为,可推进福州、厦门、泉州、平潭“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立两岸冷链物流服务合作机制;在推进闽台欧联运过程中,适当发展冷冻链集装箱专列,为台湾基层农民开拓更大国际市场。

  湖南省政协围绕促进湘港澳三地科技交流合作进行了多次调研、协商、监督,于2018年、2019年先后邀请了香港科教代表团、澳门科教代表团访湘,签约了一批合作项目,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这其中,港澳委员是助力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力量。

  能源产业是内蒙古起家的产业,更是当家的产业。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1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煤炭、油气这些地下宝藏不能挖出来就拉走,一定要在内蒙古大地上转化增值。要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锚定“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

林冠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