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形成1145项成果 上海质量攻关将从“产品”拓展至“产业”

来源: 发展网
2024-05-31 20:22:51

  中新网上海5月30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市场监管局30日联合上海市经信委举行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30年暨产业质量攻关启动活动。活动系统总结了上海重点产品质量攻关30年来取得的成效,并启动了上海产业质量攻关活动。

  质量攻关是指企业针对重点质量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运用先进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加强质量技术创新,改进技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性能,降低消耗,增进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质量改进活动。

  上海重点产品质量攻关工作于1994年认定和发布首批攻关成果,30年来已累计形成成果1145项,有力促进了上海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大力推动了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通过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攻关,在提质增效降本方面成效显著。根据对2018年以来的325项质量攻关成果统计显示,总计为企业新增销售额214.8亿元,平均每个项目为企业新增利润804万元。通过质量攻关在服务民生、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

  2018年以来的325项质量攻关成果中,293项成果属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占比90.2%。这些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1063项发明专利,推动了一批标准升级,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等共125个,进一步夯实上海产业发展基础。

  例如,中国商飞通过开展防冰系统性能验证、泄压载荷计算准确性提升等质量攻关项目,攻克一批困扰质量提升的关键性技术,为C919大飞机顺利适航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和上海市经信委已印发《开展产业质量攻关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将质量攻关工作从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向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行了拓展。

  《意见》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产业链质量共性问题、明显短板和发展瓶颈,提出每年要开展5个以上产业质量提升标志性项目,10个以上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共性质量技术攻关项目和150个以上重点产品质量攻关 项目,其中6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测不准”“检不了”“少标准”等问题,产业质量攻关活动将推动建立政产学研检联盟,支持“链主”“链长”企业牵头组织链上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产业攻关项目申报主体从原来的单一企业申报,变为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中心和标准创新组织等产学研多元主体联合申报。

  产业质量攻关活动的开展将突出“链主”企业引领作用,聚焦链上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全方位推动产业链质量提升。开展产品质量帮扶行动、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同时,鼓励链上大中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机构等开放共享质量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打造一批优质高效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项目,提供覆盖全产业链、全企业生命周期、全产品生产过程的综合服务。(完)

  四川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四川全省144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施景区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阿坝、甘孜、凉山和攀枝花等地国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行“门票买一送一”、国有4A级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的优惠政策。

  分省份看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北京两地2022年的这一数据均超8万元,分别为84034元和84023元。值得一提的是,京沪两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021年已突破8万元大关。浙江与江苏2022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7万元和6万元阵营。广东、福建、天津三地的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6万元这一区间。

  这样的“代驾司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有26名,今年春运期间,铁路客流逐步回暖,这26名地勤司机每天都要进行140多趟调车作业,保障旅客出行安全顺畅。

  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东南沿海几个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省份已经纷纷提前谋划,打响跨省招工的“抢人大战”。

  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等8个省份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水平。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支持北京市属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城市综合开发;共享改革创新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有一定收益的项目。推动相关试点政策区域共享,推进区域内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区域通办、结果互认,打造一流区域营商环境。

简建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