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孟加拉国学者:对单边霸权“不买账” 全球体系更欢迎合作共赢!

来源: 未来网
2024-06-03 08:23:21

  潘迪指出,21世纪的全球格局正在经历一场相当大的变革。通过经济的快速增长、技术进步和战略投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实力极大增强。他强调,中国注重互利合作和团结,主张多边主义,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努力带动区域增长,与此同时,不断实现技术进步和革新。这与美西方“强取豪夺”,将榨取置于发展之上,在全球治理中的实施霸权思维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努力,助力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对当地港口、铁路和电信网络的投资和建设,中国正在增强与这些伙伴国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与美西方在国际交往中的“优越”姿态不同,中国同样注重(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与团结。同时,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国的技术进步正在改变全球力量格局,正在崛起成为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等领域的领先者。

  在外交和国际合作领域,中国积极促进以相互尊重和不干涉为核心的多极世界秩序,反对美西方在全球治理中的霸权地位,并倡导国家间的协作与合作,从单边主导转向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全球体系。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和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正在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与团结。中国还通过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减贫和改善公共卫生等事业,成为全球事务负责任的参与者。与美西方的独立活动和军事干预历史形成对比,中国通过切实行动提高了自身软实力和国际声誉。

  文末,潘迪表示,中国各领域的逐渐强大对美西方的殖民野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微妙的问题。要驾驭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关键是要促进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各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进展,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是至关重要的,即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富裕的世界。但西方殖民野心可能会因新形势而改变,从而为建立一个更公平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体系 造成新的障碍。

  《华尔街日报》称,这份“中国战略”提到,德国将与欧盟伙伴合作,加强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并考虑建立审查德企在华投资的机制,加大对德企在中国以外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激励措施。“对于欧洲对华最友好的大型经济体来说,这是一种新做法,但不是掉头。该战略并不建议阻止中国获取特定技术(就像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所做的那样),并坚持认为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评论称,“官员和分析人士表示,这份经过精心调整的文件反映了执政联盟中相互冲突的观点之间的妥协,一些成员支持更强硬的对华立场,而总理朔尔茨等人则坚持使用更温和的语言”。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认为,这一表态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市场的历史阶段问题,当前发展阶段和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房地产指标的波动也要置身于此类历史周期中进行分析。”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将于7月16日至19日访华,双方将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深入交换意见。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产教融合的核心阻碍还在于观念没有改变。目前在校企之间,大学的责任更大一些,大学要转变观念,打开围墙,主动去融入社会,放低姿态。“大学要去主动拥抱企业,主动去帮助企业发掘技术挑战,甚至关键科学问题。”刘志远说。

  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C919大飞机开启首次商业载客飞行。12时31分,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

  该文件肯定了中国在经济发展、减少贫困方面的成就,称中欧都从双边关系中受益,但指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减少自己的对外依赖,同时增加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依赖;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国正在采取更具进攻性的立场,并试图重塑现有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郦哲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