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拟任乡镇公务员,可惜吗?

来源: 发展网
2024-06-22 12:04:47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邵萌)斯坦福大学博士被拟录用为乡镇公务员一事引发关注。

  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发布的《宿州市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第二批)》显示,斯坦福大学博士苏某拟被录用为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岗位。该岗位主要从事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基层综合管理工作。

  名校博士与乡镇公务员是否适配再次引发热议,有人质疑有人才浪费、人岗不匹配之嫌;也有人认为,基层治理需要更多高学历人才,应尊重个人选择。

  录用后须签订5年协议

  根据公开信息,苏某报考的职位代码为040167,共招聘2人,职级层次为四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官方公布的成绩表显示,入围同一代码职位的共有6名考生,苏某笔试、面试成绩及总分均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该职位的报考面向本市户籍人员,且录用后要签订5年内不得流出本乡镇的协议。

  中新网注意到,在拟录用人员名单中,仅苏某为博士学历。被拟录用为同岗位的另一位考生,为河南理工大学硕士学历。

  据报道,苏某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高考系全县理科第二名。中国科大新闻网显示,他曾获第35届郭沫若奖学金。斯坦福大学官网显示,该生于2016年就读应用物理学博士项目。

  一位中国科大在读学生告诉中新网,郭沫若奖是该校本科生的最高荣誉。“都是绩点在学院很靠前的或者学术能力很强的,可以说是学校最优秀的那一批人。”

  目前,宿州市公务员局公布的拟录用人员还处于公示阶段,截止日期为6月21日,苏某是否确定会入职还未可知。

  是人才浪费还是“双向奔赴”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名校毕业生报考乡镇公务员是否可惜的争论和种种猜测。有人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是人才浪费,且名校毕业生到了基层反而可能“水土不服”;也有人认为,基层治理需要更多高学历人才,应尊重个人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向中新网分析,博士考基层公务员并非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必过度放大和过分解读。宿州市公务员局公布的拟录用人员共四百多人,苏某是其中唯一的博士。因此,不排除他有特定考虑,也不应对他妄加指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持同样观点。在他看来,不同个体在职业选择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也受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信息差。“从苏某的学历和履历来看,我相信他是考虑了很多现实因素,分析之后做出的选择。”

  马亮认为,尽管并不清楚考生苏某返乡考公的原因,但他在取得海外名校的博士学位后,愿意返乡从基层干部做起,公众应尊重他本人的职业选择。

  尊重个人选择,也期待多元路径

  近年来,从耶鲁大学毕业生选择当村官,到北大博士应聘街道城管岗,名校高学历毕业生投身乡镇、基层屡屡引发热议。

  在马亮看来,原因在于社会普遍期待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可以投身科技创新和实业发展,而非成为基层公 务员。此外,大家对基层工作是否需要这样的高学历人才,这些人能否干一行专一行而不是“水土不服”等问题存在疑虑。

  储朝晖认为,名校生选择报考县乡基层公务员岗位,既凸显了就业形势和评判标准的变化,也与一些年轻人的个人追求和发展规划有关。“一些人可能并不适合在所学的专业领域工作,而更适合在行政体系工作,他们对自己的追求会有自己的判断。”

  “从基层治理的角度来看,是否是大材小用也值得商榷。”马亮说,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更多高学历人才的参与,在基层锻炼也有助于培养优秀领导干部。公众不妨破除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以及名校、高学历的“光环”。

  不过,他也更加期待高学历人才的职业选择可以更加多元化,而不是把体制内的工作视为终极目标,这样更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实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要以高质量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新时代十年,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提案建议,加强口袋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加强多部门协调,试点“园长制”。口袋公园用地规模小而灵活,可调动多种附属空间开放以保障绿地空间密度,可进一步利用桥下空间、路口景观等进行总体布局。例如,上海的高架道路约400公里,高架桥下空间绿化既能在不占用土地情况下营造更多绿色,又能解决高架路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

  浚县杨玘屯村村民王红瑞捏了30多年泥咕咕,他在自家大院搭建窑炉进行烧制,妻子闲暇时间也会帮他制作。“我爷爷就捏泥咕咕,爸爸也捏,天天‘灰头土脸’,全村几乎家家都会捏泥咕咕。”从小就跟泥土打交道,王红瑞身上透着一股质朴。

  <strong>“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strong>

林侑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