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5 01:55:18

  昌平区是北京“三条文化带”汇聚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已成为北京重要文化品牌。

  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开幕。冯志明表示,该区将以2024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 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方面,今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当前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在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方面,昌平区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

  该区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1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展”等大型展览,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独特魅力。

  在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strong>生产经营单位未履行职责</strong>

  还有理性的网友认为,凡事都应该辩证看待,最终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战场见”——在香港国际机场登机前,管东伟发了一条三个字的朋友圈,寥寥数语,表达的是对救危扶难的坚定,对抢救生命的执着。

  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侧重考量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推动“空壳企业”及时出清。

  日前,随着气温变化,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部分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雾凇,登高远眺,美景尽收眼底,仿佛进入童话世界一般,如梦似幻。雾凇俗称“树挂”,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迎风面便会形成雾凇,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

  今年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入选。近年来,“灯塔工厂”的评选增加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准时交货率提高”等指标,更注重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先进制造提出更高要求。

彭姵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