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涌动“中文热”(记者手记)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4 05:29:06

  匈中双语学校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匈牙利期间,曾到匈中双语学校考察。2023年春节前夕,该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按照中国风俗拜年,讲述在校学习中文12年的感受,表达将来到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习近平主席对匈中双语学校的关心,极大鼓舞了同学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情。

  “习近平主席复信匈中双语学校学生,对我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匈中双语学校校长埃尔代伊·苏珊娜自豪地对记者说,“虽然我们学校规模不大,跟中国相距遥远,但在两国民间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的很多学生前往中国学习, 今年又有10名学生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匈中双语学校目前有12个年级、20个班,在校学生500余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校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中文发音都很标准。据匈中双语学校中方负责人王悦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一家兄弟姐妹都就读于匈中双语学校的情况不在少数。2023年曾代表全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的宋智孝及其家人都是中文爱好者,她的哥哥和弟弟也曾在这所学校就读。

  匈中双语学校既是学习两国语言文化的平台,也是发展民间友好、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近年来,“中文热”在匈牙利不断升温。中文已被纳入匈牙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成为该国的高考科目。匈中双语学校的发起人之一、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对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颇感欣慰。在他看来,鼓励两国民众学习对方语言,可以推动匈中友谊世代相传,这是两国人民的一致期待。“很多匈牙利年轻人从匈中双语学校毕业后到中国留学,也有华侨华人的孩子在这里毕业后进入匈牙利的大学读书。匈中两国青年从小就建立起真挚友谊和相互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匈牙利投资办厂,掌握中匈双语的人才越来越受欢迎。“我从7岁起就开始学习中文,已经学了10年。学习中文对我而言很重要,毕业后找工作,会中文是一个很大优势。”匈中双语学校十年级学生厄多斯·阿图尔告诉记者。

即便这么精打细算,姚家全算了一下,这次在卡塔尔看18场球,机票、住宿和吃饭等总开销总计超过80000元人民币。由于订票取消时出现疏忽,他的行李没有抵达多哈,而是被直接送往阿联酋迪拜。如果强行在多哈取行李,需要缴纳2万多人人民币的罚款,姚家全实在心疼舍不得,最后选择当天“打飞的”去阿联酋迪拜往返,只为取回行李箱。他说:“虽然人累点,但能省下一半。”

常年看英超的老球迷,都会记得曼联球星瓦伦西亚,他同样来自厄瓜多尔。

对于还不算真正意义上“世界级名帅”的达利奇来说,这样的天价真的很难不让人动心,但是“有操守和底线”的克罗地亚主教练真的拒绝了...吗?

到今天磊子也没想明白,中国足球没踢好,怎么能冤到球迷头上?

阿根廷球星阿圭罗在前往卡塔尔的飞机上……

7名塞内加尔球迷,将身体涂白,并分别涂上“SENEGAL”7个字母,造型相当抢眼。

陈珮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