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谱写“水文章”:建省际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守民众“水缸”

来源: 北青网
2024-06-04 03:22:20

  中新网兰州6月3日电 (记者 闫姣)3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暨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披露,为了写好“水文章”,该省去年分 别与四川、宁夏建立省际黄河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即将与青海签订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协议;集中式监管水源地,守护好民众“水缸”。

  “我们已经在全省12个市,18个县区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白志红介绍其成效时说,2023年黄河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2.68%,高出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

  白志红称,去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沿黄流域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完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沿黄9市州6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有57座完成提标改造工程,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地级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分别达到97.79%、97.16%和97%以上。2021年国家警示片11个污染防治类问题完成整改9个,2022年国家警示片8个污染防治类问题完成整改5个。

  守护民众“水缸”安全是底线要求。白志红表示,甘肃在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出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边界数据采集规范、环境保护档案规范、命名和信息编码规范3个地方标准,形成集中式水源地监管“一个文(批复文件)、一张图(矢量信息图)、一本账(管理台账)、一平台(生态大数据平台)”全过程监管模式。

  发布会披露,2023年甘肃省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5.9%,优于全国(89.4%)6.5个百分点,与2022年(95.9%)相比持平;黄河、西北诸河、长江三大流域水质均为优,与2022年相比,水质状况保持稳定。甘肃省32个地级城市饮用水源地和100个县级城市饮用水源地中,4个地级水源地和7个县级水源地因本底原因出现水质超标外,所有水源水质均达标。(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来到金边国际机场,碰到南航金边营业部销售经理赖一鸣特地来到现场保障航班。有的乘客上前来询问如何申报海关码,有的乘客向他反复确认回去是否还需隔离,有的乘客告诉他自己购买的是从金边到广州、再到徐州的机票,咨询能否办理行李直挂、需要打印几张登机牌……

  春节期间的神山村格外热闹,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忙着贴春联、挂灯笼、打糍粑、迎新春。老表们聚在一起,支起火红的炉灶,炸起喷香的油果,为村里的团圆饭忙活着。

  广大媒体也积极投身科学健身指导行列,中国体育报推出“全民健身动起来 科学锻炼强体魄”专栏,聚焦外界普遍关注的如何通过科学锻炼强健体魄,增强防病抗病能力,“阳康”后锻炼注意事项等。新体育网则发挥新媒体优势,制作大量融媒体产品,为春节期间广大群众科学锻炼保驾护航。

  因春节假期交通管制,天台山“礼佛问道”旅游专线1月22日—1月27日(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暂停运营。1月28日恢复运营。

  当时的苏轼囊中羞涩,也只能对这价贱的猪肉大快朵颐了,不过他倒是心态良好,<strong>“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strong>杨万里更惨,属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困难户,还在《夜饮以白糖嚼梅花》里自嘲,<strong>“先生清贫似饥蚊,馋涎流到瘦胫根”</strong>,翻译过来就是:哥穷,穷得好比蚊子饿肚子,口水流到小腿根。

  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重视教育,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老区的基础教育,财政资金要向这方面倾斜。

林玉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