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拉加德:对抗通胀尚未结束 仍需保持警惕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08 11:08:11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该行对抗通胀的斗争尚未结束,尽管本周降低了利率,但官员们仍需要 保持警惕。

  “我们在许多方面都看到了进展,” 她在包括奥地利报纸Der Standard在内的多家欧洲报纸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说。“但要消除经济中的通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强调利率需要在必要长的时间内保持限制性以确保价格持久稳定。“换句话说,我们仍然需要把脚放在刹车踏板上一段时间,即使我们不会像以前那样用力踩刹车。”她说。

  就在她发表上述言论的前一天,欧洲央行进行了在市场广泛预期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降息,再将存款利率维持在创纪录高点4%约九个月后将其下调了25个基点。不过,投资者对下一步的政策走向仍存在疑问。

  尽管声称消费者价格前景已“显著改善”,但欧洲央行将2025年通胀率预测从2.0%上调至2.2%,引发了对降息是否适当的质疑。奥地利央行行长Robert Holzmann反对这一决定,认为“数据驱动的决策应该由数据驱动”。

  5月份欧元区的通胀率加速至2.6%,高于预期。更令官员们更担心的是服务价格飙升以及基本价格压力意外增强。

  周五早些时候,欧洲央行官员们对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前景做出了谨慎评估,表示将寻求更多物价方面取得进展的证据以确保采取更多行动是合理的。爱尔兰的Gabriel Makhlouf称,决策者不知道“将会以多快速度继续行动,或者是否继续行动”。

  欧洲央行的青睐的欧元区工资指标在周五发布,显示今年初工资增长加速,这是该地区物价压力顽固的另一个迹象。

  拉加德在专栏文章中强调消费者价格涨幅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2%的目标,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对此“做出巨大贡献”。 “因此通过降息,我们决定缓和货币政策的限制程度,” 她说。

  但回归目标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这需要警惕、坚定和毅力。”

  她说,未来的政策决定将取决于三个因素,“我们是否继续预计通胀将及时回到我们的目标,我们是否看到经济中的整体价格压力缓解,以及我们是否仍然认为我们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方面是有效的”。

  她说:“这些因素将决定我们何时可以进一步松开刹车。”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对此,“今日俄罗斯”(RT)网站评论称,在沙伊两国达成协议的过程中,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胜利”。法新社在报道中强调中国的斡旋作用。路透社援引伊朗外长的话评价这一协议为“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华尔街日报》则用“中国外交模式取胜”作为报道的标题。

  2月2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郑庆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涯邻3人同日履新,分别出任同济大学校长、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考虑到中国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且2022年基数较低,如果不出现“黑天鹅”事件,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超5%“没有问题”。

  年龄和级别也是观察视角之一。本轮高校人事调整,年龄更替特征明显。卸任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出生年龄从1957年到1963年。而接任者出生年龄从1961年至1978年,“65后”居多,最年轻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徐海阳,徐海阳生于1978年8月。

  陈文清在参加审议时说,赞成政府工作报告。“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和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汪劲松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电子科技大学校长,2013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今年2月任四川大学校长。他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等方面研究。

游良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