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产能过剩论”本质是西方对全球化犹豫了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09 21:39:46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王东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28日接受中新社采访,对近期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所谓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进行驳斥。他称,产能过剩问题的争论,本质是全球化的争论。

  李稻葵指出,中国新能源的产能是在全球化环境下投资建设的,其想法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在中国销售,还要到世界其他国家销售。但是现在有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产能过剩,实则是拿中国市场的销售量来衡量中国的生产能力。

  “所以,产能过剩问题的争论,本质是全球化的争论。”李稻葵称,中国仍想推动全球化,但一些西方国家犹豫了。为何?李稻葵分析,愿意推动全球化的经济体大都有三个特点:

  其一,拥有能在全球推广且不断前进的新兴产业。这些经济体能在全球 化的过程中扩大市场需求,把企业做起来。在这一点上,中国正在崛起,而西方有点犹豫。

  其二,国内市场规模足够大。中国自身的市场规模很大,且以身作则,率先开放市场。但如今西方尤其是美国市场的规模在全球范围来看不如以前。二战结束时,美国占全球GDP比重超过40%,而如今只占约25%。

  其三,能在全球化过程中协调本国各群体的利益。以美国为例,如果美国继续推动全球化,其汽车行业因竞争力不足会受一定冲击,而硅谷、华尔街将受益。如何把受益行业的部分利益,通过税收等政策转移给受损行业,是一个问题。

  李稻葵说,从这三方面来看,美国经济都远不如二战结束时有活力,这就是面对全球化,美国等一些国家在退缩的根本原因。(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陈杭)受春节效应等因素影响,1月份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4%。

  二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上担当作为。以15项重大工程为抓手,狠抓项目谋划实施,加强重大项目省级统筹,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完善调度机制和激励举措。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1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1月份CPI同比上涨2.1%,重回“2时代”。

  “旅游的春天到了”

  二是破坏俄欧能源合作符合美国既得利益。“北溪”管道遭到破坏,让美国的这项长期战略达到顶点。美国希望将欧洲的能源消费从俄罗斯转移出去,这也让欧洲工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环境。这样一来,美国商品面临的竞争就会减少,自身地位得到加强。

  “陈翠贞儿童健康发展中心”由复旦儿科和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据悉,复旦儿科—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小布AI门诊决策辅助系统即将在当地开始临床应用。

蔡阿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