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14 03:15:27

  昌平区是北京“三条文化带”汇聚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已成为北京重要文化品牌。

  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开幕。冯志明表示,该区将以2024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 明文化活态传承,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方面,今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当前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在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方面,昌平区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

  该区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1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展”等大型展览,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独特魅力。

  在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家家户户忙着筹备过年

<strong>  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出行不再难</strong>

  农历辛丑牛年的腊月初一(公历2022年1月3日)至农历壬寅虎年的正月初一(公历2022年2月1日)之间恰逢小月29天,所以农历壬寅虎年前一天的年三十就被“省略”了;农历壬寅虎年的腊月初一(公历2022年12月23日)至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正月初一(公历2023年1月22日)之间正好是大月30天,所以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前一天的年三十自然也就不会“缺席”。

  记者对比多家预制菜的保存方式发现,大部分预制菜都需要-18c°冷冻保存。记者随机点开一款月销售2万+的预制菜商品,其中的评价好坏参半,一些网友表示快递速度快,味道不错,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菜品有“腥臭味”“不新鲜”等。

  刚到这所小学的时候,余盟在办公桌上贴了一张“天道酬勤”的字条,第二年换成了“艰苦卓绝”。除了继续担任全科教师和班主任,他决定在周末走出校园,去给村里的老年人做些实事。

  上下五千年,一部中华文明史首先是一部思想史。思想史不一定要高深,却一定要走心。往往是那些承载着思想活色的故事,会改变人的思想情感,改变人的行为轨迹。我童年告别三分钟热度的学习方式,就得益于读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却警策我力戒浮躁,奋力前行。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兔子比较。万米长跑、百米冲刺,兔子都堪称健将。乌龟是两栖动物,在水中游动是强项,在陆上行走是短板,那跑,顶多算是爬行。以短板爬行,对应跑步健将,只能毫无悬念地惨败。然而,拿到金杯的不是健将兔子,而是缓慢爬动的乌龟。兔子用力一蹿就到了百米开外,回头看乌龟刚刚离开起跑线,一得意躺平睡了大觉。蓦然醒来,乌龟已经接近终点,再拼命追赶为时已晚。这个胜在起点、输在终点的故事说明,不只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且优势易被优势误,千万不要骄傲。为了启迪世人,可爱的兔子甘心扮演反面教员。

蔡政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