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生态持续改善让珍稀水鸟成“常客”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20 08:01:21

  中新网宜昌1月17日电(董晓斌 舒仁庆)记者17日从湖北省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该局通过为期一周的越冬水鸟调查,在宜昌区域共调查记录水鸟6目7科38种9969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6种220只,远安沮河、枝江金湖两处湿地公园的珍稀鸟类数量较2022年有所增加。

  近期,在湖北省林业局和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技术专家实地指导下,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越冬水鸟调查。调查记录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分别是中华秋沙鸭98只,青头潜鸭55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分别是小天鹅37只,班头秋沙鸭12只,鸳鸯8只,花脸鸭10只。

  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专家伍遇普介绍,远安沮河、当阳青龙湖和季家湖、枝江金湖三处湿地是鄂西水禽迁徙通道,从监测数据看,远安沮河湿地公园同步监测中华秋沙鸭98只,观测数比2022年略有上升,而整体数据显示,宜昌占湖北省中华秋沙鸭调查数的30%。

  此次还新发现中华秋沙鸭栖息地4处,分别是长江枝江段、渔洋河宜都段、五峰百溪河湿地公园和长阳清江湿地公园。“中华秋沙鸭是重要的生态指示性物种,更多的栖息地适宜中华秋沙鸭越冬,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伍遇普说。

  据介绍,此次调查在金湖湿地公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55只,是2022年同期监测数的3倍,“原因是近年来金湖湿地通过大量种植青头潜鸭喜欢的荷花、蒲草等挺水植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头潜鸭前往。”

  宜昌是三峡库坝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近年来,宜昌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生态环境逐渐变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越冬、栖息。(完)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商务部1月30日发布服贸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5980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

  近期,市卫健委发布《北京市医疗机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规范》,规范提出,医疗机构应合理安排各专业不同年资医师出诊,并合理编排专家门诊上下午出诊单元数量,进一步提高专家门诊下午出诊比例。本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晚间、周末、节假日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医疗机构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时,应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特殊就医人群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中国人民银行也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应用,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尽量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

  规范指出,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划分专病或专业门诊,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制度;完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系统,简化网上服务流程,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在门诊大厅设置预约咨询服务台和规范、清晰、易懂的服务标识,配备方便患者预约的公用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挂号绿色通道,设置挂号、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金管局表示,随着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将可支持融资租赁、信托、基金、证券,以至更加创新的金融业务发展。

  <strong>江苏:出实招强举措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strong>

刘政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