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大陆台胞:台湾青年由“首来族”到“常来族”将成惯常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6 04:54:21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大陆台胞:台湾青年由“首来族”到“常来族”将成惯常

  中新社记者 刘玥晴

  “只要青年朋友们愿意从岛内的‘信息茧房’走出来,看看大陆真实的发展、友善的氛围和惠台政策措施,相信‘首来族’很容易成为‘常来族’。”台湾青年王天山14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

  2010年,王天山因一次出差机会首次来到大陆。考察市场时,发展空间大、区位优势明显的武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大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与台湾成熟的研发技术合作前景广阔,于是选择在武汉成立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三次参加海峡论坛,王天山结交许多同行好友,也认识了不少合作伙伴。“海峡论坛为我们这些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他指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岛内年轻人在王天山的帮助下了解大陆、来到大陆。他表示,两岸本就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语言、饮食等方面都没有隔阂,“首次来大陆的台湾乡亲也能适应。”

  来自台湾彰化的四川志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姿佑告诉记者,多位岛内好友初次到大陆便为科技和经济的发达所震撼,往来多次后,决定与她一起在成都实现从事文化教育的职业理想。

  “这次论坛上看到台湾乡亲在大陆各领域‘遍地开花’,给我带来很大鼓舞,一定要把我们台湾年轻人的价值好好体现出来。”林姿佑说。

  自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福建持续发布惠台利民措施,今年4月发布的扶持台资企业发展 方面6条新措施更是聚焦台商台企所需所盼。

  在台湾青年范姜锋看来,文创产业是台青到大陆创业的合适之选。作为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一直采用两岸团队共同运作的经营方式。他以自身经历建议,有意愿来福建发展的台青可找当地合伙人一起创业,“走融合发展这条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在正式评卷前,学科评卷组要组织各题小组长以上负责人集中学习研究《答案及评分标准》,通过试评统一认识。组织全体评卷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每名评卷教师掌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防止出现偏宽、偏严或宽严不一的现象。

  令人没想到的是,即便布林肯访华,一些惯使各种滤镜的西方媒体还在耍宝。从“玉渊谭天”账号公布的一组“不同镜头下的布林肯访华”就能看出——明明现场北京阳光明媚,到了英国广播公司(BBC)镜头下就变得暗淡了。《华盛顿邮报》更狠,索性把这两天纽约的雾霾天调调“移植”到布林肯下飞机的北京。

  1981年,彭斯从印第安纳州历史最为悠久的私立高等院校汉诺威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印第安那-普渡大学波利斯校区的麦凯恩尼法学院继续攻读法学,1986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彭斯进入一家私人律所担任律师。在麦凯恩尼法学院,彭斯还与同学凯伦相识相恋,并于1985年结婚。两人婚后育有三个子女。

  “清北校园游”是暑期最热门的产品之一。北京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近一段时间接到的咨询电话中,超过一半提出要去清华、北大校园参观。苏昱观察到,从二十多年前首次面世至今,“高校游”产品并没有太多改变,且同质化问题严重。一些机构只是将京外孩子带进学校逛一圈、拍拍照、再到食堂吃顿饭。

  刘旭并不认识黄大发,进去之后,她跟面前的人问好。黄大发跟她说:“我在这这么多天,你还是第一个来向我问好的。”刘旭问他自家能否享受独生子女的优惠政策,多补偿120平方米。

  他表示,当下,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新闻传播曾经是很好的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电台、报纸、电视台,还有网站的编辑记者,现在呢?每个人都是自媒体。

杨呈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