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05 08:10:31

  【光明时评】

  作者:姚昆

  “国字号”博物馆又添新成员!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系列活动,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的国家级博物馆。

  科学家精神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词语,而是体现在一个个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生动事迹中。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筹建始于一份份资料采集,历经多年积累最终建成。据了解,博物馆首展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其中主展分为“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和“漫漫采集 岁物丰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专题展”两大板块,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为基础,共展出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的10余件大型展品。置身其间,透过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我们对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有了更全面认知;看着书信、手稿、著作,我们得以了解科学家们的学术成长历程;循着科研奋斗者的足迹,我们的内心升腾起深深的敬意。

  博物馆正是这样一座桥梁,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人们徜徉其中,在所见所闻中理解何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并获得走向未来的力量。我国的科技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精神的见证史、书写史。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天眼”问天到“蛟龙”探海,从长桥远架到高铁飞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切实将博物馆资源用好用活。充分发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在采集史料、收藏史料、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教学、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功能,综合运用好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展示传播效果;注重科学家博物馆体系建设,通过组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带动科学家精神教 育基地和相关教育科研机构等形成合力,讲好科学家故事,让科学家精神浸润更多人的心田。借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建成开馆这一契机,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传承精神火炬,勇攀科学高峰。将科学家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化为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定会持续壮大,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也必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在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职业排行显示,100个职业中有36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24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未来科技城产业园坐落于西溪湿地以西,毗邻阿里巴巴即将建成的全球总部,汇聚了3万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杭州平台经济的核心地带之一。

  10年来,天然林保护建设近62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近1亿亩,京津风沙源治理6000多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近3000万亩。

  在杭州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将大力支持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深化与重点平台企业战略合作,秉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健全创新容错发展机制,运用合规指南、行政指导等预防提醒措施,引导平台经营者依法竞争、合规经营。

  他说,“学历主义”和“学历高消费”从人力资本投资上来看,会造成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下降,“培养一个专科生、本科生的成本和培养硕博是不一样的,专科生、本科生能胜任的事,非要让硕士生、博士生去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走出考场,陈芳知道今年大概率是没戏了。但对研究生学历有执念的她决定选择另一条同样艰难的道路:出国读研。“现在没有研究生学历,工作不好找,体制内也不好进。”她说。

陈盈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