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社融平稳增长、信贷投放均衡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5 09:07:41

  ◎记者 张琼斯

  中国人民银行6月14日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其中5月新增贷款近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其中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6万亿元左右,一举扭转4月新增社融为负的情形。

  广义货币(M2)余额、狭义货币(M1)余额增速进一步放缓。5月末,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分析人士表示,5月社融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维持低位。当前,信贷增速受去年信贷高基数和一些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节奏更加均衡,对经营主体支持“实”的成分进一步显现。展望未来,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进一步降息面临着内外部“双重约束”。

  信贷“挤水分”“去虚胖”

  对经济实际支持力度不减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信贷投放节奏更加均衡,信贷总量增长合理,支持实体经济仍有后劲。尤其是,信贷增长“挤水分”效果显现,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5月新增贷款同比回落,总体在市场预期之内,但仍保持在相对高位。”分析人士表示,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缺乏足够的需求储备。此外,季度GDP核算方式优化后,在地方政府督导下,虚增存贷款现象有所缓解。在此背景下,5月新增贷款依然接近1万亿元,并不算少。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信贷投放节奏回到由实体融资需求主导,金融机构业绩冲量的影响进一步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传统信贷投放“大小月”的波动。

  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金融机构盘活信贷存量,对金融数据“挤水分”“去虚胖”。分析人士称,信贷增速 虽有所放缓,但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尤其是,近期规范“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部分企业过去“存贷双增、低贷高存、虚增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数据表面上看增量没那么大,但数据更实、效率更高,反映的是对经济实实在在的支持。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目前的货币信贷增速符合经济运行需要,未来要做好的是均衡投放,确保信贷资源在年内均衡投放,避免在某些时段过度集中或短缺。

  M2增速放缓

  高基数和阶段性因素扰动

  M2增速受多因素影响略有放缓,但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适配。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

  关于M2增速下行的原因,分析人士判断:一是去年高基数扰动;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主动“挤水分”;三是受到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等阶段性影响。

  分析人士表示,去年是疫情平稳转段后的第一年,政策支持力度较大,M2增速明显加快。在去年的高基数上,今年的增速会有回落。此外,存量M2余额已超过300万亿元,很难寄希望于货币总量持续两位数的高增长。

  “金融机构受传统规模情结影响,以往有靠虚增存贷款做高金融数据的现象,这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越来越不可持续。”分析人士表示,在“挤水分”的过程中,M2增速也会有所回落。

  分析人士认为,5月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同比多增近9000亿元。特别是近期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具备收益率高于存款、流动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受到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热捧。通过购买理财等渠道,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大量流向债市。

  5月社会融资规模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据初步统计,2024年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分析人士称,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不断优化。

  贷款利率处于低位

  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二季度以来贷款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5月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在3.7%和3.6%左右,同比下降超过0.2和0.5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房贷利率已经进入“3”时代,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利率环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魏国学认为,贷款利率下降能降低长周期基建项目融资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度减轻居民房贷利息压力,进而稳定投资和消费预期。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稳健,兼顾了多目标的平衡。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表示,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从内部看,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15个基点至1.54%。从外部看,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责任编辑:江钰涵

  三是完善经营者集中风险预警机制,指导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托企业登记注册系统建立健全经营者集中申报风险提示机制,靠前一步服务企业依法申报。

  答:未经审批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培训环境安全风险、培训内容危害风险、“超标超纲”违背教育规律风险、从业人员侵害学生风险、“退费难”风险等各种隐患,既容易损害家长权益和学生身心健康,又可能使全社会陷入“教育内卷”无益竞争的泥潭。必须把隐形变异培训问题整治作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的重要内容,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办法》第十八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第十三条),明确了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列举了“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等三种隐形变异行为及兜底条款,规定了警告直至10万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责任。同时,《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例如,9月4日,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调研检查教育工作并看望慰问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表示衷心感谢。

  “2023年中原迷笛音乐节将于9月29日至10月2日在我市举办,恰逢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届时全国各地的乐迷朋友将汇聚南阳。这是一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音乐盛典,更是一次提升南阳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大机遇。”9月14日,南阳市文明办在倡议书中表示,人人都是形象,个个都有责任。广大市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做到和谐友善、热情服务、真心待客、乐于助人。宾馆饭店、餐饮行业、商场超市要坚持信誉第一、质量至上,不随意加价、不宰客、不欺客,让游客吃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购得放心;景区景点和旅游从业人员要强化“热心、爱心、耐心、细心”的“四心”服务意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要礼貌待人,不拒载、不绕道、不加价,车辆要干净整洁。每位南阳市民都要遵守市民文明行为规范,文明观演,及时制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当最美代言人,树良好城市形象。

  最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强调以严管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明确提出对干部“严管而不管死”,打消干事者“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文章引发广泛共鸣。

  “我这间办公室和旁边的会议室已经接待了1000多人次的蓝光雍锦湾业主。大家的法治意识比较强,每次接访,有人录像,有人录音,还会把我说的话、作出的承诺传播到视频平台,我的出镜率相当高。”王中伟笑着说。

卢淑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