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名家携青年访“八百里鉴湖” 为水乡架设光影之桥

来源: 红山网
2024-05-20 07:58:03

  中新网绍兴11月14日电(项菁)“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宋代诗人陆游钟情的鉴湖,经千载春秋,仍滋养着两岸民众。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八百里鉴湖”不仅捕获了文人墨客的芳心,亦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当代摄影人将镜头聚焦于此。

  11月14日,“‘时尚柯桥 魅力鉴湖’摄影名家行摄柯桥”影像采风活动在浙江绍兴柯桥启幕,多名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及浙港澳台青年摄影爱好者相聚鉴湖之畔,用光影捕捉江南名湖沿线风光,共鉴中华文化多元之美。

  水波涟涟,鉴湖始终与柯桥这座城市命运相依,孕育了闻名中外的水文化、桥文化、黄酒文化、唐诗文化。柯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宏亮在致辞中表示,柯桥区地处宁绍平原、杭州湾大湾区的黄金腹地,2022年GDP超1900亿元,近年来当地依托鉴湖水系等,深挖大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等资源,先后获得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十强区”、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区、世界休闲城市等荣誉。

  开幕式 所在地——柯岩·鲁镇景区处处流淌着鲁迅笔下的轶事。该景区所处的鉴湖旅游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浙东唐诗之路”重要节点,也是透见鉴湖水系及柯桥城市发展的一扇生动窗口。

  伴随着悠悠鉴湖水声,现场,鉴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锐向中华文明摄影家联盟秘书长、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郭建设授影像采风旗。四天采风时间里,摄影“大伽”要与浙港澳台青年一起深入柯桥多地,到柯桥古镇、湖塘黄酒小镇、安昌古镇感受水乡韵味,到中国轻纺城、特色企业一睹现代产业发展,到乔波滑雪场、鉴湖直升机场领略城市现代活力。

  “水,是这里最灵动的元素。”大型摄影专题《希望工程》作者、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解海龙在致辞中谈及,以水文化为代表的鉴湖文化,无疑会成为摄影人共同探索的中华文化瑰宝,摄影这一“无声语言”也将为挖掘地域特色提供崭新载体。作为新时代的摄影人,要扎根于火热生活、记录下伟大时代、讲述好中国故事,通过摄影作品弘扬正能量、呼唤真善美,为新时代发展凝心聚力、鼓劲加油。

  诚然,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摄影还承载着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观察,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碰撞的纽带。稽山鉴水,为艺术创作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更为浙港澳台青年用影像记录时代、启迪心灵提供了绝佳平台。

  不虚此行,是“00后”国际传播专业的大学生任珈萱的第一感受。作为随团采风的一员,任珈萱从小热爱摄影,虽是第一次“打卡”柯桥,但她感受到了古色古香的江南韵味,留下了难忘的摄影记忆。

  “跟解海龙老师学到了很多拍摄技巧,比如在柯桥古镇、柯岩风景区抓拍,尤其要注重人的神情和动作。”任珈萱告诉记者,和摄影前辈们一起采风和学习,收获非常大,她期待在此次采风中收获新友谊、拍出满意的照片,让江南风光“出圈”。

  “此次影像采风活动不仅是一场影像艺术的盛宴,更是揭开鉴湖新图景、打响‘鉴湖酷玩’新品牌、发现中华文化之美的一场盛会。”中国新闻图片网副总编辑杜洋在致辞中表示,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这不仅要依靠媒体力量,还要依靠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多平台、多角度展示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据悉,该活动由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共绍兴市柯桥区委宣传部、西湖影像联盟主办,绍兴市柯桥区鉴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完)

  今年8月17日,在“合肥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张志介绍:十年来,合肥相继建成北向合蚌高铁、南向合福高铁、西北向商合高铁、东南向合杭高铁、西南向合安高铁,加上在建东北向合新高铁,合肥已形成对外八个方向“米”字形高铁辐射格局。

  一段陌生人之间的“双向奔赴”,看得人眼眶一热,心头一暖。这些爱心送药人,不求回报,只是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关键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他们送达的每一份善意,也同时在点燃无数的爱心,让城市更加温暖,让人与人的心离得更近。

  “感染后,为什么咽口水像吞刀片?”这是不少人深切的体会。据极目新闻,北京地坛医院急诊主任王凌航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解释称,这种情况主要是声门和声带周围的黏膜发生了充血水肿,一般病程3-5天时表现明显。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期结束,病毒被清除,炎症减轻,水肿消失、改善,嗓音可以恢复。

  十几块钱一支的抗原还只是“小巫”,还有个别商家卖到几十元一支的。四川成都一网友还曾曝光过成都一诊所抗原卖到40一支,工作人员还表示“贵你就不买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12月19日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提示,接下来的一两周内会迎来重症高峰,因此各医疗机构应该早做准备。

  另一方面,部分药店囤积居奇、群众超量购买,助推了目前“供小于求”的局面。“最近销售报上来的需求量,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的需求量,而一年的量要在两三个月内完成,这是很(大)的工作量。”先声药业总经理陈为功前几天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杭州一家本地药企负责人也跟记者坦言,现在市场对“四类药”的需求,让他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时期。

蔡哲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