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9 08:45:14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主会场活动7日在青浦区博物馆举办。现场首次完整发布上海考古成果,并公布了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围绕近年来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华亭海塘(奉贤段)等考古工作情况作了重点成果发布。

  据介绍,上海的考古工作始于1935年,经过 上海考古界近90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等丰富的文化遗存,确立了3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这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把上海历史推前至距今6000年前,厘清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处处文化遗存串联起上海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厚重的古文化遗址、多元的历史建筑、精美的馆藏文物,是上海独特的城市遗产,亦是上海的底蕴和魅力所在。

  上海市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也于此间发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深度挖掘上海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文物类型、价值特色和地理位置,将文物建筑、知名景点、非遗体验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了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10条文物主题游径。

  市民游客可以跟随这10条文物主题游径,或寻觅“上海之源”,或走进都市“原点”,或一览江河交汇百态,或漫行梧桐深处,品味“最上海”的经典建筑,感受上海的城市文脉。

  据透露,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联动上海全市各区文旅局、各相关主体,围绕“开启发现之旅、探寻城市之源”主题,策划开展80余项线上线下主题活动,组织推动近4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文旅体验。(完)

  第三,推荐购买独立小包装的坚果类食品,若在食用过程中出现哈喇味,应停止食用。

  “菜价涨了没有?”“本地菜多不多?”2013年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来到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菜市场。站在摊位前,总书记一一询问白菜、洋芋、西红柿、洋葱等蔬菜价格。

  杨庆伟的公司现在主要制作黑豆豆腐,已有10余年。“现在除了做黑豆豆腐外,还把豆渣做成豆渣丸子、豆渣馒头、豆渣饼、豆渣面膜等,大豆全身都是宝,我们都充分利用。”杨庆伟说。

  “人间至此冬色尽,春暖花开不久时。”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一方面我们能继续感受冬季的萧肃寒冷,一方面又隐隐体会到大地回春的迹象。大家终将熬过漫漫寒冬,迎来春暖花开。(策划/冯玮 设计/刘红欣 数据支持/石妍 中国天气网)

  “真没想到,在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大环境下,我们放养的土黑猪猪肉每斤依然可以卖到28元,藏香猪猪肉价格每斤42元还供不应求。这可真得感谢曹特派员啊!”许裕江说道。

  <strong>不忘初心——<br /></strong>

吴进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