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凤:为何越来越多美国“Z世代”开始“啃老”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06 04:28:35

  来源:环球时报

  成年后继续“啃老”在美国文化中通常被视为“耻辱”,如今却越来越变得“寻常”。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日前的一份报告指出,约1/3的美国人成年后依旧和父母同住。该报告打破了“美国人成年便离家”的“经济独立”传统印象,同时揭示了美国年轻人面临的经济困境和颇有些矛盾的生活方式。

  客观而言,美国年轻一代“恋巢”的重要原因在于就业收入与生活支出的严重失衡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民调显示,仅在过去两年里就有60%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搬回家中与父母同住,而其原因通常是财务上的困难。

  一方面,相较于前几代人而言,低迷的经济大环境限制了美国年轻一代的就业和收入。2019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44%的“千禧一代”在30岁时的经济表现优于父辈;而对于婴儿潮一代,该数值高达70%。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开始的疫情重创美国经济,恰巧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进入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上给他们以沉重打击,冲击其职业抱负,打乱其职业规划。据统计,经济衰退给美国年轻人带来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这些因素拉低了美国年轻人的职业起点,也对他们的事业发展与职业上升空间产生更加久远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即使在经济复苏、就业情况得以改善之后,通货膨胀高企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房价和房租飙涨以及高额的学生贷款,也成为限制美国年轻一代“独立成家”的重要障碍。为刺激经济,美国政府出台大规模财政救济、经济复苏立法,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年通胀率在2021和2022年一度飙升至7%和6.5%,极大地拉高了日用品、燃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同时,房价在近10年内上涨了48.55%,飙升至历史新高,房租也上涨了36%。

  此外,美国不少年轻人还背负着高额的学生贷款。截至2023年3月,美国学生贷款总额高达1.7万亿美元,仅次于房贷数额,其中“千禧一代”贷款份额占43%,“Z世代”占28%,是学生贷款的主力。在25—29岁的美国年轻人中,约有43%背负着学生贷款,这一比例较1993年的28%有了大幅上升。这与美国教育市场化和私有化导致学费不断攀升密不可分:过去20年,除去通胀因素的影响,美国私立大学的学费增加了40%,各州公立大学的学费增加了56%,迫使学生不得不通过贷款来获得教育机会。

  然而,不容忽视的还有美国年轻人矛盾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所带来的问题。美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与父辈不同。生长于经济大衰退时期,“千禧一代”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痛苦,“Z世代”见证了父辈在金融危机中的挣扎,因此他们的消费理念偏实用主义,也相对节俭,追求经济上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他们有自己的财务目标,并愿意通过务实的方式来实现,所以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并不认为与父母同住是一种禁忌或“耻辱”,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理性选择,甚至愿意将这种状态持续到自己财务独立为止。

  但另一方面,“网络土著”的身份特点和疫情带来的痛苦记忆又令美年轻一代追求个人体验,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甚至愿意花费大量金钱在奢侈品和价格高昂的精神享乐上。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末日消费”的心态来逃避现实压力的行为。面临着气候变暖、国际局势动荡、社会 流动性下降、生活成本和学生贷款高涨等问题,美国年轻人压力重重,认为自己实现购买房产、生儿育女等的可能性极低,便将金钱花费在能够给自己带来即时满足的事情上,享受一时的放松与快感。在这种矛盾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引导下,美国年轻人难以积蓄财富,实现经济独立,开始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给予的经济支持。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有限的就业前景和高昂的生活开销形成的收支失衡限制了美国年轻人“独立成家”的可能性,其实用主义与及时行乐的价值理念矛盾又决定了他们安然接受与父母同住的现状。若这些情况未能有所改善,这一现象很可能将更加普遍。虽然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财富积累,也有利于照顾年老父母、维系家庭情感,但这也可能带来更多的代际争吵,造成私人空间的减少,加重父辈的经济负担等,从长远看未必有利于美国年轻一代的独立成长。(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

责任编辑:郭建

  新京报:《狂飙》收官,你觉得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据伊朗官方通讯社伊通社消息,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卡迈勒万迪对此表示,格罗西的相关言论说明他没有跟进最新的消息。

  观音下面的举动,让孙悟空肃然起敬。

  是次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公元前18世纪中国与欧亚草原地区的早期金器;第二部分聚焦公元7至10世纪期间唐朝与吐蕃王朝的金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指出,这些互动交流是古代丝绸之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部分则呈现古代中国金器制作辉煌时期的成就,展示辽宋至明代黄金制品呈现的本土化和民族交融特色。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三年来,中国尽己所能助力各国抗击疫情,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风雨同舟的中国行动: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全球抗疫最吃劲的阶段,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供应的大后方,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是共克时艰的中国贡献: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四大展会”年年举办,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21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三年来,中国坚持“团结抗疫和复苏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同时,以自身开放合作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strong>第一财经</strong>:60/40股债投资组合策略在2022年经历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损失,一些分析师认为该策略今年有望回归,你怎么看?

江维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