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机器人成“上海制造”转型新引擎

来源: 澎湃网
2024-05-27 15:46:41

  中新网上海5月26日电 (尹倩芸)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的到来,正重塑着制造业。在迈向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机器人正成为“上海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近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上海,探访过程中立刻就能感受到这里机器人“含量”之高,随处可见机器人的工作身影。

  在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数字化工厂,多台机器人同时工作,流水线上平均每70秒左右就能下线一辆车。正泰集团上海松江园区的正泰电气变压器车间里,机器人叠装薄为0.23毫米的硅钢片,一天可完成6名工人的工作量。

  传统炊具制造商爱仕达则完成了从一口锅到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自主打造机器人全产业生态 链,并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工厂。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机器人的加入成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助力。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合林提到,传统制造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布局机器人,爱仕达改变了传统工厂的经营模式,也完成了数智化转型。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已拥有非常强的机器人制造能力。在企业层面,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均在上海有所布局。本土机器人领先企业新时达、节卡、新松等也在上海不断扩大产业布局。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动化生产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工业机器人密度代表每万名员工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考。

  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将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383台,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居世界领先水平。

  2023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为249.02亿元,产量约6.6万台,位居全国前列。眼下,上海正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万台工业机器人进智能工厂,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500台。

  在上海产业政策支持下,机器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目前,其正推进国家级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研发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攻关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完)

  然而,这个“小苏木”却承担着服务国防、保护生态、守土戍边等重大任务。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6/19/8426580229853448927.jpg" alt="" />

  当天会议还选举罗清宇、贺天才、谢红(女)、王纯、张志川、吴俊清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伟、刘旸、汤志平、李成林、赵红严(女)、杨勤荣、熊继军为山西省副省长;选举王拥军为山西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冯军为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完)

  为了更快掌握精养鱼塘养殖技术,沈建兵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养殖培训,一边向养殖能手取经。凭借勤奋肯干和多年捕鱼经验,不到一年,他就迅速掌握了水产养殖技术。2021年12月,沈建兵的鱼塘迎来丰收季,亩产均值达到5000元。相比以前的渔民生活,上岸创业后的沈建兵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家庭年收入更是翻了两番。

  《通知》指出,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营业性演出活动的审核把关,督促演出举办单位执行“乙类乙管”后的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推动演出市场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

  接受了第一针的动员剂后,回到病房的周国超迫不及待地给家里打去了视频电话。原来,他的孩子才刚满月,妻子刚坐完月子需要照顾,在这个非常时刻,周国超心里十分挂念家里的一切。

刘政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