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业失业双升,降息预期升还是降?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9 03:50:43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作者:于博 等

  事件描述

  2024年6月7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2024年5月的非农就业数据: 2024年5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7.2万人,预期增加18万人,前值下修至16.5万人; 季调失业率为4%,预期3.9%,前值3.9%。

  核心观点

  1.美国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超预期,如何理解反复的美国就业市场?分行业看,生产和服务部门就业双双转向扩张,生产部门新增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各行业就业普遍录得正增长。

  2. 非农私人部门时薪环比意外反弹,指向核心服务通胀压力再度走强。

  3. 季调失业率意外走高,劳动参与率、职位空缺率降低,指向劳动力供给有所放缓但需求转弱幅度或更大,但宽口径的失业率保持稳定也意味失业压力尚未泛化,回升持续性仍待观察。

  4. 整体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依旧强劲,因此再度强化了美联储短期内不必降息的理由,年内降息概率或再度下调。

  目录

  1.非农就业超预期,生产服务双扩张

  2.时薪环比反弹,再通胀压力未消

  3.失业率意外走高,劳动参与率降低

  4.就业再度转强,降息预期添鹰

  以下是正文

  非农就业超预期,生产服务双扩张

  企业调查数据显示,美国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升至27.2万人,远超市场预期的18万人,也与前两日公布的意外转弱的“小非农”ADP数据再度背离。

  如何理解反复的美国就业市场?

  分行业来看,5月商品生产和服务部门就业双双转向扩张。其中商品部门新增就业增至2.5万人,主要集中在建筑业(2.1万人),或因先前获得的营建许可陆续开工带来用工需求上升;此外,制造业中非耐用品生产部门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继续为商品部门作出正贡献。

  美国5月非制造业景气明显回暖,服务业各行业就业普遍录得正增长,5月整体新增就业人数升至20.4万人,其中教育和保健业新增就业人数降至8.6万人,但仍为最大拉动项,休闲和酒店业(4.2万人)和专业和商业服务业(3.3万人)。此外,政府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也升至4.3万人。

  时薪环比反弹,再通胀压力未消

  5月非农私人部门时薪环比超预期反弹至0.4%,指向核心服务通胀压力 再度走强。

  分类型来看,生产相关行业薪资涨幅较上月回升0.2pct至0.4%,其中制造业时薪环比明显回升至0.5%。服务业薪资环比涨幅较上月回升0.2pct至0.4%,其中除公用事业外,其他行业薪资均有所上涨,反映再通胀压力依然未消。

  失业率意外走高,劳动参与率降低

  家庭调查数据显示,5月美国季调失业率超预期反弹至4%,为两年来新高,与企业调查所呈现的走向不一。我们认为,5月失业率边际抬升主要缘于劳动力供需双双走弱:供给方面,美国劳动参与率降至62.5%,指向劳动力供给有所放缓;需求方面,4月职位空缺率降至4.8%,或意味着劳动力需求转弱幅度更大,从而导致供给放缓的同时供需格局仍有所转弱。

  值得注意的是,5月U3、U4失业率有所抬升,但口径更宽泛的U5、U6失业率却保持稳定,意味着失业压力尚未泛化,回升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就业再度转强,降息预期添鹰

  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新增、失业率意外走高,叠加时薪涨幅回升,整体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依旧强劲,整体仍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降息预期再度降温,数据公布后美元、美债上行,美股低开。

  我们认为,结合年初至今的就业数据来看,美国就业市场仍强,失业率数据尚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因此,5月的就业数据再度强化了美联储短期内不必降息的理由。

  往前看,美联储年内降息可能性或再度下调,不排除年内不降息的可能,短期需关注议息会议上其对于未来利率的指引。

  对于美元资产而言:1)受益于经济韧性,盈利或仍有支撑,美股有望保持坚挺;2)受降息预期转弱影响,美债利率、美元或震荡上行。

  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OPEC+减产执行情况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可能再度反复,或导致美国通胀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就业失业双升,降息预期升还是降?——5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4-06-08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靖笛

尽管阿根廷输掉了战争,但是4年后马拉多纳用“世纪进球”和“上帝之手”淘汰了英格兰队,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然而自此以后,阿根廷队在世界杯上一直扮演着悲情的角色。

克罗地亚后卫索萨对此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对于大多数球员来说,最好就是现在就上场比赛。我认为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些遭遇小伤的球员有点来不及。”

然而,也有法律界人士很快发现问题,新浪微博 @商经法刘安琪 分析称,从广告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第一”的内容存在不妥。广告法第9条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国家级,世界级,最佳等词语,“第一”也在禁用之列。

世界杯足球赛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对一个国家、一个裁判的吸引力也可想而知。积极参与世界杯,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从球队、商业、观众的参与,到裁判的参与,都是有意义的参与方式。

吉祥物重现,情怀满满

因为在世界杯这样全球性的赛事举办期间,大家肯定每天都会被相关的新闻轰炸,很多人可以说是被迫去关心这个事情,他们肯定不是球迷,但产生好奇也是正常的。

张广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