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专家:马中关系充满韧性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18 09:06:06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马来西亚已经与中国建交50周年,虽然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两国关系保持韧性。

  马中友谊源远流长

  文章指出,半个世纪前,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在冷战高峰期访问北京,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接触的东盟成员国。

  无论如何,拉扎克大胆而富有远见的举动被认为符合1971年东盟发布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该宣言旨在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和平自由中立区”,它“不受任何形式或方式的外部势力干涉”,以“扩大合作领域”。

  双边关系进一步扩展

  文章指出,1991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主办了第2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首次邀请中国外交部长出席,马来西亚将与中国的接触扩展到东盟。中国2021年与东盟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此之前,马来西亚和中国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元年,而马来西亚也是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于2023年高调访华,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进一步加强了双边关系。

  这有利于马来西亚融入中国发起的全球倡议,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人类利益向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

  未来合作领域

  马来西亚将在2025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东盟各国的目光会集中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3.0的进展上,预计中国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准入。

  文章指出,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有助于实现《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经济共同体旨在建立一个允许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

  东盟经济共同体连同东盟政治与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似乎将与中国提出的全球倡议的愿景产生共鸣。为了其代表的6.6亿多人民的福祉,东盟应该大胆追求战略自主,与中国合作,实现愿景中强调的共同目标。

  文章指出,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凭借其在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实力,成为弥合鸿沟的理想选择。在“和平自由中立区”久经考验的框架下,一向追求 独立自主的马来西亚在担任东盟主席国后,将继续引领东盟与中国的合作。

  经过研究攻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团队和高彩霞团队日前找到了调控水稻、小麦穗发芽问题的两个“开关”,包括负调控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SD6和正调控种子休眠的基因ICE2。研究者认为两个基因“双剑合璧”,有望为因种子穗发芽导致的大规模农业损失提供解决方法。该成果12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渣打银行中国和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中国经济比较强劲的反弹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近期疫情反复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短期央行货币政策还是偏宽松的。从利差的角度,短期内美国跟中国利差还是会扩大。明年下半年预计人民币会有所升值。

  2020年,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7亿元,同时还调入资金179.4亿元,这主要是履行预算调整程序从抗疫特别国债、政府性基金等增加调入42.4亿元。这一年,财政部宣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下达到深圳的额度为138亿元。

  李平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铁去国家队后,他的教练组成员留在了武汉,李铁继续掌管球队。包括当时武汉队的外籍主帅何塞都没有实权,“甚至比赛时,场上换人都是李铁团队说了算”。

  也是在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之际,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授予77岁的陆柱国“终身成就奖”,评语写道:“一支笔描绘出人民战争的雄奇画卷,一腔血五十年银幕后默默耕耘,古稀之年,太行山上,老兵壮志,谱写新篇。”

  近两年,国际粮食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今年3月、4月、6月,国际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分别创历史新高,分别较年初上涨约70%、40%和30%;粮农组织全球谷物价格指数也在3月份达到创纪录的170点。

张维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