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菲政客对华强硬喊话背后的虚张声势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23 06:06:52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日前在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声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所谓“南海仲裁”裁决均承认菲合法权利,是菲南海政策的基石。他还向中国强硬喊话,扬言菲律宾不会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对此,中方代表明确表示,中方对侵权挑衅行径保持了足够的克制,但也是有限度的,希望个别国家要认清利害关系,回归对话协商的正道。

  早在今年2月,菲律宾参议院就通过所谓“海洋区域法案”,企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非法裁决,将中国黄岩岛、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以及相关海域纳入菲海洋区域。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发表演讲时,马科斯不只一次提到《公约》和所谓“南海仲裁”,实际是想以此为基础宣扬其涉海错误主张,歪曲渲染海上事态,为非法扩张披上国际法的外衣。

  历史不容篡改。菲律宾是个群岛国家,历史上曾先后受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它的领土范围是由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1900年《美西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1930年《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边界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并不在上述条约规定的菲领土范围之内。上世纪50年代以来,菲律宾借国际海洋制度的建立和调整,不断通过国内立法,扩大管辖海域的范围,严重侵犯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严重违反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

  2013年,在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上演了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众所周知,中菲南海争议的核心是领土问题和海域划界问题。对于领土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管不着。对于海域划界问题,中国早在2006年就根据《公约》规定作出声明,排除适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菲方行为违反了中菲之间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协议,违背其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承诺,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适用仲裁程序的限制性规定。所谓“南海仲裁”自始至终都是非法的,不能同国际法划等号。菲方混淆视听的炒作注定徒劳。

  需要指出的是,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菲建交以来,南海问题对双边关系的影响总体上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然而,在2022年马科斯政府上任后,菲舰船频频侵闯中国仁爱礁、黄岩岛海域,导致中菲关系不断下跌。

  事实上,菲政府不理性行为的背后并非毫无逻辑。菲律宾大学教授图阿松指出,美方将马科斯视为代理人战争的工具或傀儡。正是由于得到美国虚幻的安全承诺、大量二手武器输送,加上美国在菲律宾的渗透和影响,菲政府甘愿在地区事务上扮演美国霸权的鹰犬角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是,马科斯家族隐匿在美国的巨额财产是推动菲政府对美屈服的重要因素。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的行为,服务的或许不是菲律宾国家利益,而是个人利益和家族利益。这在菲国内遭到不少质疑与批评。菲前总统发言人里戈贝托·蒂格劳表示,“我们现在是美国的傀儡国家”,并呼吁现政府“学会与中国和平共处”。根据菲律宾民调机构OCTA最新调查报告,高达66%的菲律宾民众期望马科斯政府首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只有4%的菲民众认为国家防卫问题最紧要。

  在香会期间,人们还注意到,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面对菲律宾提出的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问题时,没有作出明确回应,而是强调美国将加强与中国的对话,以确保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这被舆论广泛认为,美方含蓄表达了不值得为菲方与中国直接冲突。此外,中美防长进行了长达75分钟的会谈。中方明确指出,当前菲律宾在仁爱礁等问题上背信弃义、挑衅滋事,与外部势力的怂恿支持密切相关,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坚持在遵守承诺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但对一味加剧挑衅的行为绝不姑息。菲方以为有美国撑腰就可以胡作非为,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缺乏历史依据、法律上站不住脚、道义上陷入洼地、美国根本靠不住……菲总统对华强硬喊话的背后,不过是虚张声势。菲方想通过编造虚假叙事的手段达到目的,欺骗不了国际社会,只会坐实其是美国霸权的工具、地区和平的破坏者,把自己推向危险和孤立的境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

  伴随密集脚步声的还有大量投资项目。4月6日,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使其在中国的产能翻一番。

  截至目前,华为宣布,完成了旧有ERP在华为集团主体业务的切换,覆盖了华为公司100%的业务场景和80%的业务量,经历了月结、季结和年结的考验,也经受了第三方外部审计。“年报及时准确发布,实现了零故障、零延时、零调账,所以华为企业核心商业系统是安全、合规、可信的。”

  但就因为中国高级外交官在法国某电视台与人辩论时说了些什么,就引起美西方一些反华舆论沉渣泛起。更兼诸如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之流在边上添油加醋编排中国,导致外界颇为怀疑一点——

  在他看来,索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救援问题是一个需要充分考虑和论证的问题。“前期论证非常关键”,他说,“如果验收时救援和安全措施不到位,是无法运行的。”

  这两年,中国在航天领域频出成就。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2021年9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后返回地球……

  他和另外一位科学老师,利用周末,花了一天做出了初版的一级水火箭。完工时已是傍晚,下着小雨,他们兴冲冲地跑去操场发射。水火箭没飞几米,伞就打开了,两人只好加班加点改造新版本。下一个周末,下午阳光正好,他们又拿着成品跑到操场,叫来附近打篮球的学生一起帮忙发射。这一次,起飞笔直,按时开伞,但密封性不够,火箭落地后无法再次使用。

吕上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