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6·18”没有狂欢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18 05:00:44

转自:北京商报

在低价里得到,也在低价中失去。这是业界对今年电商“6·18”搏击的一种概括。

“低价”成为今年大促的关键词之一。“仅退款”还不够,电商平台纷纷跟进 “取消预售”,加入“自动改价”,低价之战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此同时,作为每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大促节日,“6·18”的存在感正被一种疲惫感侵蚀。

图书保价、中小商家退出、大主播卖不动货,都是写照。肉眼可见,罗永浩、李佳琦、董宇辉、小杨哥等超头部主播均呈收缩之势。

追求低价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共识之下的贴身肉搏,让“6·18”弥漫着躺不平、卷不动、走不了的气息。

低价大战行至今天,想要持续靠低价留住消费者,重重压力下的各方都显得力不从心。消费者越来越冷静谨慎,他们不再相信眼前的最低,因为未来可能更低。

供应商则是被挤压的群体。价低者得流量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流量导向低价,意味着对供应商的挤压达到极致,意味着拼多多的玩法,现在阿里、京东、抖音都在积极复刻。

平台,打低价不遮遮掩掩。利用绝对的渠道优势,把低价战略进行到底。仿佛不计得失,不权衡利弊,人人争当低价之王。

2023年底,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和京东,由此定格了电商行业竞争的标志性时刻。随后,阿里、京东乃至抖音,发起了一场针对拼多多的低价战争。

电商行业进入下半场,粗放的高增长红利远去。

随着竞争加剧,拼多多以绝对的低价优势占领用户心智后,原本不被阿里、京东生态体系重视的商家,重新回到牌桌,成为争抢的对象。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电商所刺激的需求和互联网的运作方式,撮合了商家与消费者,让双方两情相悦。

然而,如果其中一方的商家持续没有利润,进而各个环节受到挤压,平台如何做到低价与效率兼得?裹挟进入低价旋涡的各方,如果只打单一维度的淘汰赛,中国制造又如何升级?

低价到底谁买单,不仅是一次年度大促要解决的执行问题,也是一个行业生态能否持久的生存问题。

如果过分追求低价,平台与商家彼此一再试探底线,“劣币驱逐良币”恐怕不是危言耸听。品牌丰富度、供给、服务、产品体验统统退而求其次,或者无足轻重,我们与“又便宜又好”是否会渐行渐远?

低价“6·18”,围城里没有狂欢。中国从不缺制造商,在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和焕新中,总有大批量的商家上岸。便宜的货会一直有,如何保障好货一直在?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李文钢,又名“罗西”,70岁,1986年至今,只错过了6场国足的主场比赛。

所以说,足球很难“速富”,更没有捷径!这底蕴、气质哪,哪是用钱一时半会能“买”到的呢?(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关尹 多哈今日电)

3年前,一路连克沙特、韩国和日本登顶亚洲杯的卡塔尔,曾令球迷惊呼东道主提前进入了世界杯节奏。然而,格外冷酷的首战进程,似乎昭示着亚洲足球佼佼者与寻常欧美球队的差距,远比我们想象得更远。

在卡塔尔世界杯之前,伊朗曾5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但均未能从小组突围,总共只获得过两场胜利,完全成为了“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有人说,还好男足没有去,不然没有办法看。比如,与英格兰男足一战,一些球迷就表示,若是男足去的话,估计得是0-10。这样的说法与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客观地说,有些东西不能简单比较,有可能我们输的球不是10个,而是更多,你说是不是?毕竟,我们的对抗跟人家的对抗,那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抗。甚至可以说,差了好多个级别。

第一个进球其实非常典型,卡塔尔三中卫后场出球,边路推进中想要给中路的阿里夫送直塞,结果遭遇拦截。

钱燕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