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职工为何热衷于“在工位上种香蕉”?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10 14:52:59

  一些职工为何热衷于“在工位上种香蕉”?

  专业人士认为,这是职场人在面临情绪困境时的解压方式,呼吁企业打造良好的职场环境和氛围,促进职工舒心工作

  阅读提示

  “我的‘蕉绿’可以吃啦!”6月3日一早,胡玲完成上班打卡后来到工位,欣喜地发现自己水培的香蕉有三四根已经变黄,可以采摘了,她赶紧拍照分享给同事。

  最近,悬挂“禁止蕉绿”卡片的带杆香蕉,成为职场人的新宠。其走红源于“蕉绿”与“焦虑”的谐音。记者发现,在工位种香蕉、菠萝、小番茄等水培果蔬,已经成为社交平台职场话题的新热点,培育过程、收获时刻和果实分享经历都给职工带来了很大的情绪价值。类似的,公园20分钟效应、GAP DAY等轻解压方式,也被推荐为解压好办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新兴的解压方式是职工进行自我调节的积极尝试,企业应正视一些职工面临的情绪困境,创建良好的职场环境和氛围,促进其舒心工作。

    “种香蕉、逛公园”在职场流行

  4年的互联网公 司人事部门工作经历,让胡玲感觉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愈发模糊:随时需要处理各部门对新员工的招聘需求、培训计划和员工离职转正申请等,还要及时回复招聘软件上的消息。为了缓解长期面对电子屏幕的疲劳,她从社交平台上学到一招:水培香蕉。

  售价23.8元的小米蕉带着果竿,历经4天路途从南宁抵达成都的写字楼,最后挂上一张写着“禁止蕉绿”的卡通卡片被精心安置在胡玲的工位上。“选购标重是5斤,送到时果实基本都是绿的,等了5天左右开始发黄,总是想抬头看它一眼。”胡玲说,看到工位上每天都在发生明显变化的植物,能感受到它在变熟阶段的生命力,身上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不少。

  从大自然中获取能量是北京一家出版社员工霍娟最近的做法——午休时外出逛公园。“城市公园建设做得越来越好,老公园改造、新公园增加,单位附近就能找到公园。”霍娟告诉记者,逛公园最初是为了增加运动量,防止全天坐办公室诱发颈椎不适等症状,现在发现,对缓解精神压力也有很大作用。“能看到小鸟和蝴蝶,欣赏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感受四季变化,这些大自然中的美景能缓解思维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紧张,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这就是近期广为流行的公园20分钟效应——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即使不做任何运动,也能让人感到快乐和放松。

  “我好像潮湿的腐木晒到了阳光。好明媚,好治愈,看着好想流泪。”这条网友的高赞评论也是影视行业从业者叶青近期看完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之后的感受。她告诉记者,在项目制工作模式下,她和她的许多同行都会在项目结束后给自己安排一次GAP DAY(放空一两天)或小长假,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行。

  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下班后的精彩日常”“减压的最好方式”等热门讨论话题中,都有大量的分享内容,不少职工正在尝试通过工位种水果、公园20分钟效应、GAP DAY等方式短暂地从工作中“逃离”,达到在职场中即时解压的效果。

    新型减压方式流行的背后

  “这些新型减压方式流行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一些职工面临着情绪困境,大家也更愿意对此进行表达。”在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绩效专家姚琼看来,当职工表达“想要从工作中逃离”时,可能表明职场环境里的文化氛围出现了问题,需要改进。

  一些职工想要逃离的是“工作和生活边界模糊”的状态。从事影视项目宣传对接工作8年来,叶青的工作节奏与项目周期保持同步,几乎没有上班和下班时间的区分。“对于制作方和落地服务商,我们要两头维护,即便在很多非正式场合也要保持亲近。”尽管不需要坐在办公室上班,高频率的沟通输出也让叶青疲倦不已。

  长期如此,她发现一些工作习惯已经不知不觉被带入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出去碰到环境不错的咖啡店,首先想到的是下次可以约客户来这里谈事,感觉脑子里工作的弦总是紧绷着。”叶青说,认识很多人、吃过很多饭、说过很多话,但已经快分不清哪些是对朋友表达的关心,哪些是职业习惯。

  对一些职工而言,长时间程序化、固定化的工作让人倦怠,也造成了情绪的消耗。“工作10多年了,日常内容已经模式化,同时要花很多精力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担心同事关系、部门关系、上下级关系。”霍娟坦言,只要有机会就想远离工作场景。

    以人为本培育积极职场文化

  姚琼认为,从读懂职工情绪需求的角度出发,培育积极的职场文化才能对职工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胡玲对此表示赞同。她坦言,自己对工作还是抱有热情的,“情绪不适,说明有些地方出现了问题,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种香蕉就是我们的一种自我调节。”

  在姚琼看来,在工位种水果、公园20分钟效应等种种解压方式,实际上是职场人积极主动的“自救”方式。“这是一种情绪释放,作用是正向的、积极的,也是值得鼓励的。”她指出,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以人为本才是优质管理,如果职工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除了职工主动进行的干预和调节,其他层面也应该有所行动。”姚琼认为,首先,企业要创造富有正能量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管理者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职工分析工作困难,并通过有效手段进行调整。此外,工会、人力资源等部门也应当在各自职能领域发挥关怀作用,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姚琼举例,一些关爱举措、文体活动如举办生日会、体育竞赛等,都可以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工人日报)

  往年元宵节后,是复工、返工热潮的开始,但多个企业反映,“今年比去年招工更难、更慢”。工人大多在观望,“两三年没回家,加上去年行情不好,很多人感觉赚不到钱,今年可能就不出来了。”

  2010年,福田丰初次到上野动物园工作,作为饲养展示课课长参与了大熊猫“力力”和“真真”的繁育工作,之后短暂调职至其他动物园,2017年回到上野动物园担任园长,见证“香香”“晓晓”和“蕾蕾”相继诞生。相比远距离的熊猫粉,福田丰和他的同事们对熊猫又爱又忧。

  支持联合国提高维和行动履行授权能力,坚持当事方同意、保持中立、非自卫或履行授权不使用武力的维和行动三原则,坚持政治优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维和行动应获得充足资源,支持为非盟自主和平行动提供充足、可预测、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宁愿送外卖,不愿进工厂。”曾支撑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传统制造企业,为何与新工人渐行渐远?00后工人“不稳定”由何而来?机器换人会是解决办法吗?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对中国的抹黑和栽赃正在变本加厉。当地时间26日,美国中情局(CIA)局长伯恩斯声称,中情局“确信”中国“正在考虑为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军队提供致命军事装备”。当天,美方还再次翻炒“新冠病毒溯源”问题的“冷饭”,美国能源部声称,他们有“新证据”表明“出现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实验室的一次意外泄漏”。不过,美方疯狂抹黑中国,却缺少证据支撑。甚至伯恩斯自己也称,“我们还没有看到北京做出最终决定,也还没有看到他们向俄罗斯实际运送武器的证据”。而对于美国能源部的报告,《纽约时报》援引知情官员的话称,这份情报相对薄弱,能源部的结论“可信度较低”。多名中国专家2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美方在没有证据,且自己都认为“可信度低”的情况下,仍然不停炒作渲染虚假信息,这些对中国的栽赃就是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性质极其恶劣。2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美方一边变本加厉向冲突一方输送武器,导致战事绵延不绝、和平遥遥无期,一边却频频散布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虚假信息,借机无端制裁中国企业。这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径和双重标准,十分虚伪。

  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俄贸易额为190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中国对俄出口761.23亿美元,增长12.8 %;中国自俄进口1141.49亿美元,增长43.4%。 12月当月,中俄贸易额为178.0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88.08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89.97亿美元。

陈莹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