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展2024年“澜湄周”活动 33名留学生打卡省博物馆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7 14:33:48

  中新网贵阳6月16日电 (记者 杨茜)“来贵州省博物馆参观,是很新奇的体验。虽然我并没有完全听懂讲解员的讲解,但这促使我要更加好好学习中文,将来我想要去看看中国的历史书。”贵州师范大学越南籍留学生杜必孝1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近年来,贵州与湄公河国家交流合作密切,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多次举办“澜湄周”活动。为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体育人文交流,贵州省外事办公室组织开展2024年“澜湄周”活动,邀请来自湄公河国家的33名在黔留学生16日参加2024贵阳马拉松赛。赛后,留学生们来到贵州省博物馆参观“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进一步了解贵州山水人文历史。

  “人文 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系统展示了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以六个篇章讲述了贵州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重点突出汉代设置郡县、明代贵州建省、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等大事件,提炼展示了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

  在贵州省博物馆内,留学生们戴着耳机仔细听讲解员讲解,不时用手机记录感兴趣的内容。

  贵州师范大学缅甸籍留学生金菲菲告诉中新网记者:“我的家乡靠近云南,学习中文对我的生活、工作都会比较方便。在中文的学习中,就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参观博物馆可以快速了解到更多知识,这是我学习所需要的。”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不断“出海”,从古装剧发展到多元题材,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掀起追剧热潮。贵州大学柬埔寨籍留学生陈惠琳就是其中一人。

  “我看了中国古装电视剧,喜欢上了中文,剧中涉及的历史故事我想去了解,所以我15岁就在中文学校开始学习中文,至今是第7年了。”

  在此次参观中,陈惠琳最感兴趣的就是博物馆里不同时代的首饰。“中国不同时代的首饰都非常好看,我想要了解关于这些首饰的故事,尽管学习中文很难,但我还是要继续坚持学习下去。”

  陈惠琳去过中国的云南、广东、陕西、重庆等地,在中国学习的时间里,她还想抽时间到中国更多的地方去走走看看,而她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北京故宫。“我想亲眼去看看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故宫场景,想亲身感受一下。”

  在贵州学习期间,留学生们对中国的山水、人文、历史印象深刻,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

  贵州财经大学越南籍留学生武氏青水说:“中国历史很长,中国的文物保护很好,在博物馆可以学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看到文物上留存的图案。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博物馆是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武氏青水已在贵州财经大学学习中文5年。“毕业后,回到越南我将成立一个汉语培训中心。”(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蔡敏婕

  1月7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围场冬捕文化节”在该县钓鱼台水库启幕。冬捕现场,上千米的渔网在“鱼把头”的指挥下缓缓露出水面,冰面上瞬间升腾起阵阵雾气,活蹦乱跳的鲜鱼在民众围观下,被打捞上岸。

  2022年10月,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我想,在教与学层面要特别关注四点:一是在更高维度上使用课本,要明白课本知识是人类实践成果的概括、总结和提炼,要在强化实践这个‘第一手知识’的基础上使用课本。如低年级要注重家务、劳动、自然观察、小探究等。二是要在更开阔的连接中把握课本,把抽离的课本知识放置在一个大的框架中,如科学与技术的整合,科学与社会的连接,以及各种综合学习的设置,有学科的整合和连接才有可能接近课本本质。三是要在‘深度理解’中穿透课本,要明白课本知识是学科知识的‘浓缩版’,是提取的精华,需要原情境的支持。如一些古诗文,能否放在作者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设计呈现方式,给学生深度理解搭建情境。四是要在创新实践中延展课本。要明白课本完成的是‘以手指月’,而重点在于如何让孩子们真的‘把玩’一下,我们强调跨学科实践和项目学习,核心价值就在于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课本内容,把课本要求作为学习指引,把课本知识作为探究素材,把课本给出的标准答案作为范例,争取‘以一驭十’。”

  该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吴晟炜

谢景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