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回访母校夏邑县高级中学演讲:建议先不要考虑专业,先考虑名校,金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

来源: 红山网
2024-06-01 19:37:05

  杨德龙回访母校夏邑县高级中学演讲:积极准备迎接高考 沉着冷静填报志愿

  我在99年离开了县城,也是第一次出省到北京,到清华,那是我成长的第一步,也是实现人生跨越的第一步,我好几年没回老家了,今年过年回到老家心情特别激动,跟校长联系了一下,他说希望我能够给各位同学们分享一下成长经历,给大家加油打气,还有四个月就要高考了,大家现在学习压力非常大,很多同学比较紧张,我觉得以我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给大家讲一讲我当年是怎么应对高考的,另外在报志愿选专业方面有哪些忠告也给大家分享。大家比我当时幸福,现在报考更加透明,现在知道分数以后再报考,我们当时还是盲报,所以那时报名校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如果名校上不了,有可能直接就到非常普通的学校,我当年是从咱们高中考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家看到现在我是经济学家,很多人说上清华以后做工科、物理学家、数学家,实际上当时我高三时跟班主任、数学老师、物理老师都讲以后要做一个科学家,但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最后做了经济学家。

  首先从高中讲起,高中三年的生活大家深有体会,特别繁忙,并且生活也比较艰苦,我们那时教室里面没有空调,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但是条件艰苦并不能影响大家的学习劲头,因为大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是平等的,都是同一个起跑线,现在的一分耕耘将来就是一分收获,现在努力的这四个月时间可能改变你未来10年、20年的人生道路。对于我们出身农村的同学来说,高考几乎是唯一一条实现阶层跃升的道路,没有之一,这是我从小就认识到的,为什么我从小学开始理想就是考上清华,那时我连清华两个字都还不会写,到填志愿的时候才知道清华的清还带三点水,那时信息不像现在发达,所以当时我填志愿的时候还问了一下老师是不是写错了,这一个朦胧的清华梦让我一直非常努力,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保持所在班级、所在学校第一名,后来我到一中继续努力,保持一中的第一名,96年来到我们高中也一直保持第一名的成绩。我觉得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突飞猛进,有少数的天才可能在高考前突击一下能够发挥很好,我们清华班级就有一个安徽的同学,他平时成绩中上喜欢打游戏,高考前一个月他妈就把他游戏机收起来,一个月好好冲刺高考就考到清华了,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大部分都是要稳扎稳打的。学习成绩一定要保持平稳的进步,这样高考成绩才有把握,如果平时不努力、靠运气这是不靠谱的。最后这四个月的时间是冲刺的时间,大家首先要锻炼好身体,不要生病,一旦生病可能影响一周、两周的时间,就非常可惜,现在冲刺一天的学习可能比平时一周的学习效果都要好。

  临近考试的冲刺非常重要,一定要查漏补缺,对自己比较弱的学科加把力度补上,高考不能追求一门课考得特别好,一定要追求各门课都要考好。当时我高考每门课都不是特别高,在河南省都不能进到前50名,因为我们当时用标准分,但是我的总分就进到了前20名,因为我每门课都很平均,这样加在一起总分反而很高,所以我很顺利地就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我们当时估分,那一年的数学特别难,我记得两道大题基本上没几个人做出来,那20分相当于都没做,减掉20分其实满分就是130,我要确保可以做的题目一定要做对,我记得数学后来就是126分,当时估分我记得是六百四十多分,后来实际上应该是六百六十多分,当时清华的录取线大概640,填报志愿的时候还存在一些纠结,我把估分给当时的班主任、我们老校长都讲过,我要坚持报清华,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清华梦,但是老师说分数报清华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报北大的专业没有风险,所以刚开始填了北大,填了北大之后我心里特别难受,感觉到自己好像背叛了清华,所以我回到学校给班主任说我一定要改过来,还要报清华,报清华要讲究技巧,如果成绩很拔尖,首先要保证学校是第一位的,专业是第二位的,首先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报一个最好的名牌学校,其次再考虑什么专业,而对于成绩没那么好的,专业就要放在第一位。但是上一个名校和一个普通的一本,差别就是天壤之别,中国的名校只有两所,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在用人单位眼中只有两个大学,就是清华、北大。从教育经费来看,不完全统计,清华和北大在前100所高校里占了将近一半。所以大家如果有条件能够冲上清华北大,不要考虑专业,只要能录取就行。

  我也听说去年也有同学已经上了700分,结果因为专业不理想错失了清华,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上一届的同学如果当时能打电话咨询一下我,我肯定跟他讲清楚学校第一、第二选专业,其实大学都是普适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才是专业教育,一上技校就开挖掘机要开好,厨师炒菜要炒好那是职业技术学校,这样能找到好工作。蓝翔技校的校长挺有意思,在毕业典礼的时候讲,我们蓝翔技校的学生一定要把挖掘机开好,如果你连挖掘机都开不好,你和清华毕业的学生有啥区别。职业技术学校是注重专业的,但昨天我看一个国外著名的大学校长讲,如果我们培养了四年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说明大学教育很失败,因为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它培养的是一个通才,教育培养你的学习能力,提高你的眼界,提高你的见识,让你在毕业之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而不是学一门技术。

  当时我研究了一下我们那一届咱们河南省录取的情况,清华在河南录取最少的专业是金融,录取一个,一般专业录取两个、三个,只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录取六个,所以当时我选择就很明确,怎么填报志愿能够保证上清华又不被很差的专业录取,所以当时在专业排序时候就填了第一行,就填了清华大学,要选一个志愿,我选的当时比较热门的土木工程系,因为土木工程当时很火,中国房地产这20年大发展,所以土木工程当时特别好,收入特别高,土木工程在河南招三个人,第一志愿有风险,所以第二志愿一定要报一个保底的,只要过清华的线就能录取,我就选了当时招人最多的机械工程系。按概率来说招人数多的专业分数会低,只要过了清华提档就能录取,第三个志愿就随便填了,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就是你在选名牌大学的时候,一定把学校放在第一位,专业放在第二位。现在一些单位直接用学校来筛选人,比如我所在的公司,创立十年,现在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了1500亿,属于中大型的基金公司,我们核心的团队需要投资研究人员,研究经济形势、研究行业、研究股票,对研究员的要求前两年是清北复交,因为这几年毕业生特别多,去年就改成了清华北大的硕士研究生,结果又收到了1000份简历,就招五个人,今年制定的标准是要清华本科的,研究生是清北的,博士也要清北的才能投简历,现在人才特别卷,所以如果你不是名校的,即使专业对口没有用,选人的时候先选学校,再考虑是什么专业。我们核心员工,做投资研究的,非核心员工做后台、做财务、做会计,做普通的市场拓展都要985、211的研究生。所以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首先看学校是哪一个,再看专业是否对口。

  我这里就要分享下我的经历,我高考的时候选清华的机械系,是为了确定能考上清华,不保证专业,到我03年本科毕业时,我觉得中国的工业化快完成了,我也在机械厂实习过,天天穿工人的衣服生产齿轮,然后跟工人一起在做扳手、做钳子,我就想当时我考上清华的时候是敲锣打鼓把我送过来,毕业之后到机械厂里干活,这难道是我需要的吗,所以当时我就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决定,果断放弃了清华保研,选择改专业。因为保研一般是本专业的研究生,清华70%的学生都可以保研,但是要改专业就得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参加考研,那就完全是真刀真枪的看分数了,并且考研不比高考,是没有模拟考试的,甚至改专业都没有上过课,我当时感觉到中国的工业化之后会像美国一样,开始金融化,所以我当时就选择放弃在清华继续读研究生,自学金融,当时包括现在国内最好的金融学院,一个是清华经管学院,一个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相对而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比较有名,所以在找工作方面、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更大,当时清华经管学院的院长是朱镕基总理,由于清华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才能报考,我当时应届,觉得要工作两年再考试肯定没有学习的劲头就考不上了。所以我选择不找工作直接去考北大的研究生,其实我从清华到北大这一步就是为了金融专业,就说到研究生阶段就要选择专业了,因为研究生毕业之后要工作了,选的专业就很重要。

  在高考时,大家先不要考虑专业,先考虑名校,能上清北复交,考研究生时还有一次机会改专业,大家可能觉得比较难,我学了四年机械的课程,基本没听过金融学的课程,完全是自己买了十几本书闭门造车,在教室里自学,去和那些学了四年的学生竞争,难度确实很大,但是考研的难度比高考低很多,因为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省最优秀的学生都要参加高考,所以你要击败全省大部分的对手,但是考研就不用了。第一,很多优秀的清华北大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出国,不在国内读研究生,这些已经不是你的对手了;第二,本校的学生,985、211的学校里,年级第一到第三名是有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也不参加考试了,实际参加考试的竞争力和高考比大大下降,所以考研考名校是一个捷径,很多同学高考时考不到清华北大,即使复习一年也不可能考上,因为每年都有很聪明的学生,复习一年和下一届学生比,他们考清华北大也是那几个人,但是你可以走捷径,通过考研改变命运。现在全力准备去高考,考不上清华北大不要灰心、不要丧气,还有第二次射门机会,就是上大学以后,成绩保持在年级前三可以直接免试推荐清华北大研究生,如果没有到前三,全力准备考研的科目,通过考研考到清华北大,但是我只是拿清华北大当例子,你也可以把目标放在复旦等其他名校,就是比本科学校要高一个层次,相当于两次射门的机会。

  在选报志愿上,一个老师叫张雪峰很火,经常指导学生填志愿,已经有一百多人的公司了,他直播时说话很犀利,说金融、经济类的,如果家庭背景没有什么资源就不要报考了,结果导致今年报金融财经类的学生减少很多。其实他的观点有点绝对,他的意思其实是做金融、经济类的,毕业之后需要一定的资源、人脉,发展会更快,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发展和我2003年从清华毕业的时候分析的一样,中国的工业化现在已经完成了。2013年是中国工业化的高峰,2019年是中国房地产的高峰,未来实体经济大部分产能都会过剩,朝阳行业很少,大部分会变成夕阳行业,这样选理工专业,很可能成绩很好,结果分配的单位找到工作待遇比金融行业差,为什么在美国华尔街这些金融机构聚集了全世界优秀的毕业生,包括哈佛、耶鲁这些毕业生,因为确实在金融行业的收入比较高。

  以前我也与清华的师兄、后来在南方基金做经理的前辈一起聊,我就说为什么要做金融,世界前100强的富人,只有巴菲特一个人是通过做金融、股票成为世界首富的,其他都是做实业的,但是为什么大家毕业都想做金融行业,那个师兄就很幽默,他说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想成为世界前100名富人,只是不想当最后100名。做金融行业,至少收入是比较体面的,比很多行业都要好,不一定能够在顶尖,但至少会过一个非常体面的生活,特别是对我们出身较低,家庭收入也不高,确实也需要一份收入比较高的工作,金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你有资源、有人脉,可能想发展快一点,但是没有这些资源、人脉,也不是没有机会。我当时刚入行也是完全靠自己,去深圳上班,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人脉,也没什么资源,金融行业相对来说还是靠能力的,能力强不会埋没你,反而毕业之后做公务员可能就要有人脉、有关系了,这一点大家都清楚的。所以在选专业上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来选,但是千万不要纠结,现在选的专业和以后干的工作有可能没什么关系,我们招了很多研究员都是清华北大非金融专业出身,研究员有学材料的,甚至有学医的,还做过几年医生,照样能做好研究,做好投资,因为能上名校已经表明了你的学习能力很强、素质很高,工作之后干啥都能干好,并不是说一定要大学、研究生学了金融专业才干金融,你只要有学习能力,干什么行业都可以。所以大家一定要弱化专业,强化学校,只有这样在报考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应该选什么。

  现在大家是知道分数以后才填报,风险低一点,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调剂,但是比我们盲报有把握很多,这其实是一个好事,至少让大家不会考到很高的分数,结果上一个特别差的学校。我们当年就有同学特别可惜,第一年报北大,但是差了十分左右,复习一年,在平时模拟考试时成绩都比我好,因为他多读了一年就认为再报北大就亏了,就选了清华,最后的分数介于清华北大之间,如果报北大就录取了,结果报清华就差了几分,第一梯队的学校不能录取之后滑到第二档,第二档没什么名校,最后只能去南京邮电这样非常普通的学校。所以大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学校在过去几年录取的人数来评估一下风险,第一志愿报不一定能够到的,第二志愿要报低一点的,这样在报志愿时不会落空,大家首先要尽自己的能力上到好学校。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对于我们来说实现阶层跃升只有通过考试,高考是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跃升,考研是第二次改专业、改变自己命运的跃升,然后就是找工作了,在什么单位工作实现第三次跃升,通过这三次跃升你就能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台阶,把握住任何一个机会,人生都会与很多同学不同,如果三个机会都能把握好,你又会把很多人撇在后面,其实我们都要感谢高考,每年到高考时都有很多媒体采访我,让我给高考的学生给予鼓励,很多人比较害怕高考,面对高考会比较紧张,十几年的努力、十年寒窗要一次考试定乾坤、定终身,确实很残酷,但是高考是你人生唯一一次最公平的机会。对我们国家来说,只要有高考制度能够公平的选拔人才,不同阶层之间的人能够流动,国家的发展就不会差。一旦高考出现了腐败,或者高考 失去了公平性,那国家的发展肯定是走下坡路

  其实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发明,一个是市场化体制,就是市场经济,西方先搞市场经济,很多西方国家都是发达国家,80年代邓小平主席搞改革开放、搞市场化,我们经济发展起来了,坚定不移搞市场化经济,这是让经济跃升发展最根本的道路,这一点不用争论,是事实证明的;第二个伟大的发明就是科举制度,实现了人才的跨阶层的流动,古代无论是东汉还是宋朝,都是被一些权贵阶层掌握了所有社会上重要的位置,穷人是没有条件受教育的,也无法通过科举上到社会的高层,所以导致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堕落,最终灭亡。所以高考是你人生中最好的一次机会,你要积极拥抱,不要害怕,你要相信是金子都会发光的,只要平时模拟考试能够发挥稳定,考出好成绩,高考的时候不会考差,你要相信自己。出卷老师都是出过很多年卷,对难度的把握非常准确,可能模拟考试还会有一些很偏的题目,但是高考一般来说,试卷都是分层的,能够把大家的学习成绩区分开,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题目,这样大家都能得到分数,但是有一半是拉开距离的题目,成绩好的才能做出来,要充分相信高考命题组的老师的水平,只要平时成绩好,高考一定能发挥出好成绩,这是我亲身体会,哪怕有人担心那三天感冒了、发烧了、身体不舒服,没关系,有的同学发着烧照样能考出好成绩,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在那种紧张的高考环境下,你都不知道自己生病了,考完之后才感觉身体不舒服,人在压力之下是会激发潜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放下思想包袱,全力冲刺高考,不要畏惧,也不要担心,只要你按时来,千万不要出现一些事故,不要发生低级错误,你一定能把自己平时学的发挥出来,通过高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名牌大学带来的人生体验是一辈子的,每年高考前后媒体都会报道一遍我成长的故事,考上清华、考上北大的故事,我一个朋友说你高考状元是不是要讲一辈子,确实每年高考,全国人民关注的就是谁考上名校了,谁上清华北大了。媒体就会采访这些学生,无论在哪个场合,遇到的官再大,遇到的老板再大,一聊起来说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哪怕你没有他有钱没他官大,但是他对你都肃然起敬,这就是名校带给你的自信心。因为所有人都经历过高考,都知道考清华北大的难度,特别是河南是最卷的,在河南考上了清华北大,他对你就更尊重,大家都知道难度,都受高考折磨过。所以考上名校实际上带来的是一辈子的荣耀、一辈子的自信。

  以前经济发展非常快,社会上的机会很多,你会发现有很多没什么学历的人胆子大、敢闯敢拼也能成功,比如马云,马云经常讲他的数学考了1分成首富了,那是他那个时代的机遇,人民日报说得很好,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如果马云现在从杭州师范毕业,去创业、做互联网、做人工智能,你觉得他能成功吗?这时代的机遇已经没有了,以前赚钱是拼胆子大的,王健林说过一个亿的小目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做企业家一定要敢闯敢拼,这些敢闯敢拼的企业家这几年都倒了,许家印一度是中国首富,非常成功,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现在也倒了,前段时间我去周口莲花健康做报告,经过许家印老家,当地人还在叹息他的经历,以前的时代机会比较多,只要你胆子大,抓住一个时代的风口,你有可能成为非常成功的人。现在时代变了,再靠胆子大不仅没办法赚钱,而且会死的很惨,未来一定要靠头脑赚钱、靠知识赚钱。这几年成长的80后富豪,清华、北大、人大这三个名校的较多,包括拼多多、美团的创始人都是清华北大的,未来各行各业都非常卷,要想成功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教育背景、好的认知,大学学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提高你的认知水平,让你们能更好看透未来的形势,能够去抓住机遇。

  有人抱怨现在考大学也卷,找工作也卷,买房子也卷,什么都卷,一个段子说的挺有意思的,怎么破“卷”?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杜甫就给我们答案了,读书,读书破万卷,所以大家要读书,要在高考的时候考上名校。今年的就业形势特别差,很多学校的就业率不到30%,包括211、985,但是清华、北大的学生还是一个人好几个offer,如果你能够通过读书、通过高考考到名校,就不用卷。讲到这里我想到经济学上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做信号理论,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说我大学学的东西工作之后都没用到,是不是大学白读了,不是,大学给你的价值不仅是教你知识,知识在家里自学也能学,是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说明你是很有能力、很勤奋的,勤奋是天生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勤奋也是一种天生的习惯,勤奋的人永远都勤奋,懒的人永远都懒,你能够考上清北复交这些名校,是不是向用人单位发出一个信号说明你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很自律的人,如果你天天沉迷于游戏、天天刷抖音、刷快手,你能考上吗?你能自律这本身就是一个优点,工作上也能取得成绩。

  我记得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但是有游戏厅,我一次都没进过游戏厅,我都不知道游戏币是怎么投的,那时候流行看武侠小说,我一本都没看过,但是童年也失去了很多乐趣,我们家是我们村第一个的,我一年看电视加在一起时长不超过一小时,放寒假、暑假就跟平时一样,甚至比平时还忙,我会把整个寒假、暑假每天的学习表规定好,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早上早读、背单词,写一篇作文,下午做数学题,一个寒暑假要把第二个学期学的所有课程全部自学完,所以开学之后对别的同学来说都是新课,对我来说都是复习,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很少听,因为我已经自学完了,我都是一个耳朵在听,然后自己做自己的题目,你如果仅限于听老师讲那些,是无法在高考上考好的,因为那还不够,高考要超过平时老师教的内容,这就是学一练二考三,老师教给你的是一,你做的练习题一定要扩大一倍,这样你才能发挥好,如果你记住老师课堂讲的内容不练习,肯定是考不好的。我为什么一直在高中保持领先,因为我的目标是考清华,所以我不仅要保持第一,而且要与第二名拉开距离才有把握。我记得当时有一次考试考十门课,十门课1000分,我考了961分,我们学校第二名考850分,比第二名拉开100分,我才敢报清华。

  平时大家都在学习,是拉不开距离的,真正能拉开距离的就是寒暑假还有周末,以前我们都是5:30起床,晚上10点睡觉,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这样考完大学之后就可以放松了,就不用那么忙了,后来考研又努力了半年,那半年也是每天都学习没有休息,我当时考高考上大学的时候特别瘦,只有105斤,现在就吃胖了,因为工作以后安逸了一点,现在的安逸就是当时吃苦吃出来的,所以大家现在处于冲刺阶段一定要能吃苦,不怕吃苦,现在吃一点苦以后会有很多甜头。

  备注:(本文根据今年春节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回访母校夏邑县高级中学做的演讲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张恒星

  人工智能一直是CES上一大热点。今年展会上,中国企业携各行业的人工智能新产品、新应用亮相,包括机器人、智能厨具、智能语音鼠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眼镜等,成为展会的一大看点,吸引受众关注和认可。

  <strong>新兴品牌客户能否支撑业绩增长?</strong>

  围绕着万科里,居住着3300多户近万名居民。曾经的停车难题,不少居民记忆犹新,“车位不够用,常常沿着路边找空位。”

  对于个人的网络行为而言,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如何保护隐私呢?或者说,至少不要把过多包含个人隐私的碎片信息遗留在网上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匿名!只要做好匿名工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隐私了。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隐私就是把“私”藏起来,个人身份可公开,而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则是把“私”公开(实际上是没法不公开),而把个人身份隐藏起来,即匿名。

  王有鑫认为,目前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大,市场主体对于人民币结算的使用意愿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在过去三年全球面临产业链瓶颈背景下,中资企业对于产品的定价权稳步提升,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创造了积极条件。

  他对学生的严谨让一些贪图舒服的学生“望风而逃”。对学生的论文,他最反复询问的一句话是——“这个数据你做了多少次,是否经过反复的验证”?很多时候,他的追问让学生冒汗。

林瑜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