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硅业飙涨超8%!重磅利好接踵而至,化工ETF(516020)全天溢价高企!主力资金加速进场

来源: 人民网
2024-05-31 02:33:34

  今日(5月30日),化工板块早盘冲高后震荡走低,反映板块整体走势的化工ETF(516020)盘中场内价格一度涨1.57%,而后跟随板块下行,最终平盘报收。

  值得注意的是,化工ETF(516020)全天场内溢价高企,且截至收盘,场内溢价率达到0.22%,反映买盘资金较为强势。

  近段时间,化工板块迎来多重利好,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主力资金延续流入态势

  基础化工板块近期频获主力资金流入。Wind数据显示,今日,基础化工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4.22亿元,净流入额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高居第3;截至今日收盘,近5日,基础化工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5.23亿元,净流入额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位居第5。

  国务院印发重磅文件

  昨日晚间,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行动方案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等。其中,新能源行业被重点提及,涉及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

  国盛证券表示,围绕减碳,化工有望迎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我国上一轮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围绕环保监管展开。其认为,本轮化工减碳在足够的执行力度下,有望催生行业进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固态电池“国 家队”呼之欲出

  报道称,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华鑫证券指出 ,固态电池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或将成锂电池终局技术选择,固态电池行业有望提速。

  从估值层面来看,当前,化工板块配置价值亦较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15倍,位于近10年21.33%分位点的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展望后市,国盛证券表示,目前,化工行业整体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增速已经拐头向下,盈利有望在至少两至三年维度景气上行。

  华创证券表示,化工行业ROE的拐点已经出现,PB却下行至低位,反映市场定价出现偏差。过剩的供给和过分悲观的需求预期压制了估值,而季度压缩的估值迎来了供给的反抗,在需求配合下,有望共同形成ROE的回暖趋势。化工配置胜率或已经提高。

  图片及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华宝基金、雪球、Wind等,截至2024年5月30日。风险提示:化工ETF被动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4.1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Wind数据显示,细分化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2019年:25.1%;2020年:51.68%;2021年:15.72%;2022年:-26.89%;2023年:-23.17%。标的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平衡型)及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赐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下,我国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升,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发展取得重要成果,一批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机制相继落地,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期货和衍生品法发布实施,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投资者结构有效改善,市场生态全面优化,市场活力和韧性显著增强。支持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成效明显。

  从近期部分银行的财务报告来看,银行整体收益率仍不低。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突破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47%。而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即借贷期限内,购房者还未向银行偿还的贷款)达53.16万亿元。

  绿树婆娑,红灯笼高挂,有着“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称的海南生态软件园节日氛围依然浓郁,入驻在此的腾讯、百度等公司已经满员上岗,科技加速园、数字生态岛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计划于2024年竣工的办公楼“沃克之光”已被不少企业早早相中。

  “文旅融合不仅让景区更有活力,也让游客更多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河南郑州,观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沉浸式文旅戏剧的上海游客何华说,传承黄河文化、讲述黄河故事,这样的文旅融合新产品受欢迎。各地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梁治文表示,尽管过去几年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依然很强。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多个行业将会有更大的投资机会。

<a><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57/2170755463940290993.gif" alt="" /></a>

张淳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