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国家留学生:博物馆是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来源: 知识网
2024-06-18 10:14:35

  近年来,贵州与湄公河国家交流合作密切,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多次举办“澜湄周”活动。为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体育人文交流,贵州省外事办公室组织开展2024年“澜湄周”活动,邀请来自湄公河国家的33名在黔留学生16日参加2024贵阳马拉松赛,组织留学生赴贵州省博物馆参观“人文山水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进一步了解贵州山水人文历史。

  在贵州省博物馆内,留学生们戴着耳机仔细听讲解员讲解,不时用手机记录。

  贵州师范大学缅甸籍留学生金菲菲告诉中新社记者:“我的家乡靠近云南,学习中文对我的生活、工作都会比较方便。在中文的学习中,就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参观博物馆可以快速了解到更多知识,这是我学习所需要的。”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不断“出海”,从古装剧发展到多元题材,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掀起追剧热潮 。贵州大学柬埔寨籍留学生陈惠琳就是其中一人。

  “我看了中国古装电视剧,喜欢上了中文,剧中涉及的历史故事我想去了解,所以我15岁就在中文学校开始学习中文,至今是第7年了。”

  在此次参观中,陈惠琳最感兴趣的是博物馆里不同时代的首饰。“中国不同时代的首饰都非常好看,我想要了解关于这些首饰的故事,尽管学习中文很难,但我还是要继续坚持学习下去。”

  陈惠琳去过云南、广东、陕西、重庆等地,在中国学习的时间里,她还计划到更多的地方去走走看看,最想去的是北京故宫。“我想亲眼去看看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故宫场景。”

  在贵州学习期间,留学生们对中国的山水、人文、历史印象深刻,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

  贵州财经大学越南籍留学生武氏青水说:“中国历史很长,中国的文物保护很好,在博物馆可以学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看到文物上留存的图案。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博物馆是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表示出积极修复双边经贸关系的意愿,现在这一意愿正在进入落实阶段。

  二是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传输。今年蒙古气旋强度偏强、冷空气活动较多,在冷空气东移南下过程中,强烈的大风,为沙尘粒子的卷扬进入高空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新评估报告提及中国九次,虽然最终的公开版本没有将中国列为对澳大利亚的直接军事威胁,但报告仍多次拿中国的军费开支说事,炒作中国的军事行动是澳大利亚防御改革的原因之一。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可惜,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闫学会从违规设立“小金库”随意支取,到把手伸向财政账户资金,逐渐开始腐化堕落,贪欲不断膨胀。从破纪走向破法的她非但没有悬崖勒马,反而心存侥幸,不收敛、不收手,最终彻底跌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对于澳大利亚的把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们致力于维护亚太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对任何国家构成挑战。一些国家不要拿中国作为扩张军力的借口,不要炒作毫无根据的中国威胁论。

陈美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