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36氪
2024-06-03 22:48:06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汪文斌:我们注意到相关报道。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东京1月19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财务省19日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日本贸易逆差为19.9713万亿日元,创下自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新高。

  常昭瑞表示,近期,泰国检出“德尔特克戎”毒株,该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和德尔塔变异株AY.45的重组体,国际分类命名为XAY.2。该毒株于2022年8月31日首次在南非发现,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2022年12月以来,以丹麦为主的极少数国家呈升高趋势,目前还没有关于该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足够数据。

  2020年2月23日,抗击疫情战斗如火如荼时,一场覆盖全国17万县团级以上干部的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意见》共三大部分12条用海要素保障措施,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从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管控、规范旅游用海论证审批和加强旅游用海生态保护和监管等三个方面明确了潜水、游艇码头、海水浴场、海上旅游经营活动等旅游业态的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政策。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长沙1月19日电 (张雪盈)湖南省林业局19日透露,近日开展的2022-2023年度洞庭湖冬季水鸟同步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37.83万只,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五年再次现身洞庭湖。

魏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