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10 19:16:14

  端午假期,国内文旅市场继续火热。吃粽子、观龙舟、看表演……传统民俗与旅游经济结合愈发紧密,成为消费市场不断升温的缩影。

  游客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历史脉搏。民俗游成为多地发展文旅的重要抓手。

  国潮风盛行

  音舞诗画《楚辞里的中国》以新国风演绎传统文化。一帘轻纱、万瞬光华,纱幕光影与屈祠楼宇融为一体,形成梦幻绚烂的舞台背景。以全息投影技术为主的轻量化舞台,将《楚辞》浪漫意境呈现于艺术舞台。

  山东临清宛园景区推出了包粽子、编织五彩绳、端午画额、射五毒等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之旅。

  游客们身着各式汉服沉浸式体验蹴鞠、对弈、掷环、升级版跳房子游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快乐。宛园景区副总经理李文静表示:“我们以端午节为契机,将端午民俗和非遗体验相结合,融 入景区特色,营造互动式的民俗体验新场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新体验。”

  龙舟赛火热

  赛龙舟是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近年来,多地积极发展龙舟经济。

  家住湖南汨罗、在武汉工作的游客张劲松,得知今年在湖北秭归举办的传统龙舟抢红夺标大赛,将邀请中国端午节申遗“三省四地”群众参赛,早早便来到了秭归。水上龙舟竞渡还没开赛,张先生便先体验了一把旱地赛龙舟,和家人一起玩得十分开心。

  “秭归的龙舟文化和体验项目很丰富。”张劲松表示,在秭归,不仅看到了木雕龙舟、草编龙舟、龙舟竞渡图案的刺绣及皮雕,还看到各种各样“舟小龙”文创产品。

  鼓声阵阵,挥桨激浪、急刹转弯……6月8日广东海珠湿地龙船景开幕式上,全程高燃的叠滘龙船表演令观众热血澎湃,极速漂移过弯、灵活甩尾等高难度竞技,赢得河涌岸上欢呼声一片。除了龙船表演,“中华战舞”——潮汕英歌舞也前来助兴。

  广州海珠区龙舟协会理事陈诒添介绍,今年龙船景,参赛的国际龙舟队和本地村民一样,特别钟意在海珠湿地进行龙舟训练。这里河面宽敞,而且以广州塔为背景,满目绿意、鸟飞鱼跃,划龙舟别有一番趣味。

  在龙船景期间的各项赛事中,40支队伍、1200名划手将持续上演26轮水上“狂飙”。其中在龙舟邀请赛中,涵盖女子队、企业代表队、国际队伍的10支龙舟队齐聚海珠湿地,上演了别开生面的赛龙夺锦。

  产业链延伸

  “民俗游”热度不减,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也打出了“民俗牌”,纷纷推出端午氛围套餐、端午特色菜单。走进宾馆酒店,端午习俗场景随处可见,端午文创产品触手可及。

  宜昌秭归鑫瑞丽嘉酒店负责人江锐说:“端午节期间,客房预订率达到100%。很多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专门到秭归体验原汁原味的端午民俗。”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阚如良表示,屈原文化是宜昌重要的文化品牌,宜昌有条件、有优势发展端午全产业链,弘扬屈原文化,激发大众消费潜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屈原传说”代表性传承人郑承志表示,端午习俗蕴含深厚的文化魅力,依托全民龙舟运动,发展关联产业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除了宜昌,多地围绕端午习俗,积极延伸相关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

  端午节挂艾草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山东泰安市泰山区亓家滩村的山坡上,艾草长势喜人,它们将被加工成艾柱、艾绒等产品。亓家滩村与泰山艾茳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集艾叶收购、加工、仓储,艾制品销售,泰山艾草文化传播及研学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目前,村企共同研发艾草产品30余种,一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经济日报)

  业内人士称,该航线的开通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和巴西两个金砖国家间经贸交流与合作,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发展的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内维护金砖国家成员国之间物流供应链的稳定。

  文章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海军是在北约海上演习“BALTOPS 22”的掩护下,进行了炸药埋设行动。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相比之下,国民党方面定位2月访问为交流对话和回应民生所需,重新发挥“沟通两岸”这一最大政治优势。毕竟,两岸多个重要交流管道近年来不能发挥作用,而当前诡谲多变的周边情势亟需及时、坦诚的沟通;民生议题累积日久,“小三通”、航点尚未恢复常态,农渔业、食品等产业及台胞台企面对的一些难题,台湾各界期盼纾解。

  各种西瓜苗因为“出生日期”不同,有的才生出两瓣嫩叶片,有的叶子已经有手掌大小。在一间大棚内,几位工人正在忙着进行西瓜苗嫁接,即把西瓜实生苗的苗头嫁接到西葫芦苗上。刘国荣说,种植西瓜需要轮茬,一块地如果连续几年长西瓜,不仅降低产量,也影响西瓜的品质,利用西葫芦苗和西瓜苗的亲和性进行嫁接,这种嫁接苗的抗病害能力会增强,可以解决西瓜轮茬的困难,大幅降低西瓜种植的成本。

  29年来,胡彪接诊病人6万多人次,还资助过300多名困难群众,先后获评“五峰最美村医”、“宜昌楷模”等称号,“今后我还会继续加强学习,做好村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完)

陈依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