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气息——平陆运河影像作品展”在南宁开幕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10 13:05:24

  中新网南宁6月7日电 (韦佳秀)6月7日,运河气息——平陆运河影像作品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幕,展出时间为6月7日至8月7日。

  该作品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据介绍,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后,广西摄影家上山、下海、进工地、入乡村,将镜头聚焦平陆运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社会人文及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用影像记录工程建设者和运河两岸人民的动人故事,展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变迁。

  目前,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已全面进入船闸主体施工阶段,土石方开挖超2亿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329亿元人民币,沿线建设如火如荼。在平陆运河建设启动近两年之际,运河气息——平陆运河影像作品展应运而生。摄影作品中的人和事,真诚、真实,呈现着美好和感动,为这段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档案,让艺术创作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作品展从广西摄影家协会平陆运河影像创作成果和面向社会征集到的运河影像5000余张图片以及多部短视频作品中进行精选,并特邀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梅生、杨越峦、王景春以及国内专家李波、赵刚创作的运河作品,共展出120件作品,以“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运河流过我的家”“愿为运河作基石”三个篇章,用写实与写意的影像呈现平陆运河流域的过去与现在,是广西摄影家以文艺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平陆运河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入展摄影师苏志付在开幕式上表示,运河有五年的建设周期,他的镜头将伴随运河生长,快门声不停歇,期待用更有深度、更感人、更 系统的影像艺术作品,更好地讲述平陆运河故事。(完)

  学术的繁荣离不开学术资料的繁荣,大量的存世古籍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通过数字化,可以让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更多的学者和社会公众所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刘蔷指出,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制作与发布,其实就是回归到古籍作为书籍文献本来的性质,这也体现了现代图书馆服务、共享、开放的精神。

  CPI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strong>刘进:</strong>早期到北美谋生的华侨绝大多来自珠三角粤语方言区,其中80%左右是五邑人(五邑指今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行政区),台山人占到约五成。五邑多丘陵,人多地少,生存压力较珠三角地区的番禺、中山等地更大。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这一消息轰动世界,并很快传到珠三角,在五邑地区的青年男子中产生强烈反响。在致富的“拉力”和生计维艰的“推力”下,他们纷纷出洋“淘金”,并由此形成路径依赖和移民网络。

  “过去一年,长江经济带披露62个问题完成整改60个,完成尾矿库闭库122座;完成人工造林101.2万亩,江西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90个;全国唯一部省共建江豚保护基地落户江西,长江江豚出现频次大幅度增加。”张和平表示,2022年江西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3年广西两会正在南宁举行,广西政协委员韦朝晖会议间隙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采访。

  二是加强重大平台协同建设。聚焦创新型、服务型等“五型经济”,上海将着力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等,同时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交易中心。

王德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