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白鹳之乡”超120对东方白鹳产卵 孵出350只“鹳宝宝”

来源: 房天下
2024-06-13 12:07:30

中新网哈尔滨6月12日电(记者 王妮娜)“今年,我们目前监测到的东方白鹳繁殖对至少有120对,目前已孵化出350多只‘鹳宝宝’,是历年来繁殖最多的一年。”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朱宝光12日说。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之称,是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全球两大主要繁殖区之一。

根据今年春季候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观测到有120对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内筑巢繁殖,从3月末开始进入繁殖期。

“与往年相比,今年是繁殖 大年。每对东方白鹳繁殖小年只产两到三枚卵,今年大多数巢都生产三或四枚卵。”朱宝光说

这个保护区面积是218万平方公里,目前有120对东方白鹳,是全球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今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东方白鹳种群,该保护区自东方白鹳巢穴附近安装了视频监测设备,可以对东方白鹳的孵化繁殖习性等进行更精确地观测。

“今年3月末,东方白鹳迁徙回来后,先简单修筑一下巢,然后产蛋,第一枚东方白鹳的蛋生产于3月26日,东方白鹳的繁殖习性是隔一天产一枚蛋。产蛋后,东方白鹳会用鸟喙翻转卵,让卵可以受热均匀,孵化出更多的鹳宝宝。”朱宝光说。目前,最大的“鹳宝宝”出壳已经有50多天了。

今年,保护区将于6月20日开始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调查。(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上海2月7日电 (记者 陈静)今后,上海将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

  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防护网破口、耕牛上道、安全宣传......韦东翻看着10年来拍摄的2万余张照片,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照片背后的故事。“当时这里还没有修建交通涵洞,村民们经常赶着牛从铁路上过,很危险。”韦东说。

  从十年如一日刻苦训练的冬奥健儿,到坐得住冷板凳一直默默付出的航天工作者,从通宵达旦、忘我奉献的广大扶贫干部,到脱贫攻坚中每一位为自身幸福而奋斗的乡亲们……他们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雄伟大厦一砖一瓦的建设中,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从“草台班子”到星火燎原,从丽水到全国,“村晚”何以“四十不惑”?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北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湖面海拔2000多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10多亿立方米。

谢欢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