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古典园林+” 创新非遗保护模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6 07:25:52

  中新网上海6月5日电 (陈静 朱琳)一场江南丝竹与戏曲相 结合的沉浸式赏析音乐会5日精彩上演。音乐会以上海古猗园内假山和建筑为舞台背景,将江南丝竹的雅韵与古典园林的雅致景色巧妙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5日,以“丝竹戏韵猗园雅集”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上海古猗园举行。古猗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沪上首座“非遗主题公园”,以独特的江南园林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的结合,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

  当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上海古猗园签署了《非遗主题公园建设传承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探索“古典园林+”模式创新,打造非遗保护新名片,助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共享文化资源,共建服务平台,共创新发展格局,不断以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上海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发展体系、传播推广体系的建设。同时,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南丝竹”的保护单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会推出相应的江南丝竹展示活动。

  今年选址古猗园,举行沉浸式赏析音乐会,通过创新设计,在江南园林向市民公众呈现江南丝竹的美妙音韵,也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古猗园共建合作迈出的第一步。

  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同日在古猗园精彩亮相,囊括了嘉定区的多个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还包括灯谜、顾绣、古琴斫制技艺、茶艺等新入选的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

  三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校、科学组织、知名人士纷纷加入到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行列之中,科技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科学新闻发布频率也达到新高。

  如今,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已有43名专兼职法制员、41名公职律师、11名法律顾问,57人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近4年来,行政执法工作保持“零安全事故、零有效投诉、零行政复议、零行政诉讼”,打造出新时代移民管理基层法治建设的新标杆。

  “新年好,欢迎回国!”2月1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入境大厅内,随着国际航线恢复,验证台前不时排起“长龙”,连轴转的执勤民警常顾不上喝口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以来,出入境客流与日俱增,日均已达6000余人次,口岸一楼新启用的执法办案中心也24小时灯火通明。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目前,北京丰台拥有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更强劲的产业发展链条?

  杜先生是河北石家庄人,2021年来到浙江衢州工作,是某贸易公司的一名职员。这几年,杜先生工作出差去过北京、武汉、深圳等地,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当地血站献血,留下“爱”的足迹,至今已累计献血1800毫升。

  同时,国铁西安局按照“一日一图”模式,动态调整列车运行图,围绕既定货运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节点,将装车任务量落实到每天、每班、每趟车,确保任务按照时间节点足额兑现,全力以赴促进货运增量。

黄柏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