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碰!高考临近,多地警方紧急提醒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06 15:00:13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邵萌)“提升专注力、服用后精力充沛、短时间内提高成绩......”近年来,每当高考临近,这些颇具迷惑性的宣传词便会伴随着一种号称“聪明药”的药品受到一些家长追捧。

  中新网注意到,5月以来,已有上海、江苏、山西等多地公安、检察、市场监管部门发文提醒家长、学生,千万别碰“聪明药”。

  “聪明药”到底是什么?

  “聪明药”并非某种特定的药物。目前常见的所谓“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阿德拉、莫达非尼三类精神药物,在一些家长口中流传最广的是利他林。

  其中,利他林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与阿德拉的主要成分右苯丙胺为国家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莫达非尼则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根据公开资料,利他林是哌醋甲酯的商品名称,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被广泛用于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和嗜睡症的治疗。阿德拉也主要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以及发作性嗜睡症。莫达非尼是一种觉醒促进剂,主要用于治疗自发性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症。

  鉴于此类药物的滥用趋势及危害性,2023年10月7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依托咪酯和莫达非尼药品管理的通知》,该通知中提醒,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将莫达非尼作为药物滥用监测 的重点品种,密切关注其滥用变化情况,如发现滥用情况及时报告,必要时采取进一步强化监管的措施。

  滥用危害有多大?

  一些不法分子宣传弱化甚至主动忽视所谓“聪明药”的危害,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是很危险的。

  “福州公安”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的科普文章提到,所谓的“聪明药”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等特性。不仅不能使人聪明,服用这类药物后还可能会让人失眠、焦虑、头痛、心动过速等。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成瘾性,久服可出现依赖性,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症状。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高鸿云此前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在哌醋甲酯是否引起药物成瘾的问题上,正常人为了考试而临时服药,或者ADHD患者平时不服药,考试才服药,或者擅自增加剂量,改变服药方式,或者为了其他目的擅自用药,任何没有适应证、没有医生处方、没按照医嘱用药的情形,都属于滥用,可能带来危害,包括成瘾及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走捷径的“聪明药”真的存在吗?国家药监局官网曾在2018年发布提示,其中提到,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除了依靠平时的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完)

  “中央企业提供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煤炭产量,为全国电煤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21年央企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的基础上,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达296万吨,同比增长7.6%。

  这不是尼尔森第一次炒作中美太空竞争。此前,他曾多次渲染“中国太空威胁论”,称中国的太空计划是军事计划,中国偷窃了别国的太空技术。

  据悉,香港的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与深圳的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相连,同为深圳湾(后海湾)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亦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国际重要的水鸟度冬地和补给站。

  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面临的监管压力已经缓解。美国会计监管机构2022年12月宣布,中国允许美方全面检查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这降低了这些中国公司被从美国证券交易所大规模摘牌的风险。

  四是严重违法行为肇事多,酒驾醉驾风险不容轻视。春运期间道路交通繁忙,交通违法肇事多发易发。近两年春运期间,交通肇事主要原因是未礼让行人、超速行驶、无证驾驶、酒驾醉驾、机动车未让优先方通行,其中,一次死亡3人、5人以上事故中,酒驾醉驾均是首要肇事原因。春节期间,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频繁,驾驶人应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坚决杜绝酒驾醉驾行为发生。

  人活于世,会扮演诸多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用世俗的标准看,不同角色间总会有重要性、光鲜度等区别。然而,卸下角色的外套,无论对谁而言,若是找不到“自己”,找不到只是作为“人”在世间的喜好和从中感受到的最纯粹的价值与愉悦,都会是人生极大的遗憾。

艾旺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