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观察:万亩茶园如何“焕新”农文旅共富园?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22 21:16:48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郭其钰 赵璐萍)满目青山翠,轻风拂绿芽。虽已进入12月,但在浙江省建德市大同镇的西乡茶园,连片的茶山仍然沁人心脾。

  “这一片是老茶园,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流转、统一招租、统一建设等措施进行‘茶园焕新’标准地改造。另一片是今年由新乡贤承包新建的茶叶标准地,开春都种上了茶苗。”茶园负责人介绍,西乡茶园原有茶叶种植面积8200亩,加上今年新建的2000余亩,相连成片的万亩茶园已成形。

  2023年,大同镇正式实施万亩茶产业共富园项目,通过政府统一开发建设,大户“拎包入住”,村集体股份入股,村民流转获租、务工挣薪的标准化模式进行。然而“关键一环”入驻企业从何而来?

  大同镇发挥统一战线资源优势,联络新乡贤企业,吸引新乡贤回乡,通过整合新乡贤人才、技术、智力资源,改变了小规模家庭农场和散户为主导的茶产业现状,助力当地茶产业走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

  “有了新乡贤带头建设投资,不仅更新了茶树品种,茶叶标准地还引进应用茶园信息采集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茶园自动化遮阴系统、标准化茶叶数智生产线等数字化设施设备,形成了智慧茶园雏形。”大同镇党委委员藏晓冰介绍。

  梅相贞是大同镇招引回乡的新乡贤之一,其打造的峰鼎茶业共富工坊是统一战线同心共富实践基地,也是“村集体+新乡贤企业+农户”的共富成果之一。该共富工坊每年带动灵活就业2000余人,并开设专门的炒茶培训班,帮助当地村民掌握传统炒茶技艺,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目前已承包1000多亩茶叶标准地的梅相贞希望把峰鼎茶业打造成建德西部最大的茶叶收购市场,他与大同镇及周边乡镇的100余户小、散茶农签订“茶叶收购保价协议”,打通散户种植加工、销售堵点,保证茶农基本收益。

  在此基础上,梅相贞牵线搭桥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峰鼎博士创新站,成功培育出“中白(新安)”系列、“白叶一号”等多个优良茶苗品种,为万亩茶园产品打开市场提供“芯”动能。

  从茶产业到茶文化,大同镇通过吸引年轻新乡贤回乡,不断延伸共富产业链,将万亩茶园打造为全域农文旅共富园。

  “变‘绿叶’为‘金叶’,变资源为经济,传承发展家乡茶产业是我回乡创业最大的初心。”“90后”新乡贤叶佳雯探索多元消费市场,将传统茶业市场拓展至袋泡茶、奶茶原叶等年轻消费者喜爱的茶叶衍生品市场,增加茶叶销售额。

  目前,由叶佳雯主导的茶文化课堂影响力逐渐扩大,茶农耕体验、茶文化讲解、生物科普等研学活动每年吸引上万名中小学生,促进集体增收30余万元。

  为让农、文、旅产业相辅相成,青年新乡贤余亮还在万亩茶园新建苞茶加工展示中心,推出茶园星空露营基地、水上乐园、茶野会客厅、湖畔茶局·萌萌尼等创意打卡点,为游客提供沉浸式茶空间生态之旅。今年以来,茶园景点累计带动大同镇旅游消费超100万元。

  根据测算,到2025年万亩茶园全面开采后茶叶总产值将翻番,有望突破7500万元,其中核心区茶叶种植亩均增收4000元左右。并持续带动周边农户就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20%以上。(完)

  苏贞昌3日回应称,在“沉默螺旋”效应下,陈其迈愿意站出来讲话让他备感温暖。他还称,蔡英文已表示会在“立法院”会期结束后报告改组状况,而他的任免是蔡的职权,“请大家尊重”。

  对于中小银行近期密集调整存款利率,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下调主要是受存款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结合市场环境,调整自身负债成本,从而引导客户行为优化负债结构。上调存款利率则可能是出于开门红的考虑,通过吸收长期稳定资金,夯实业务“基本盘”。

  重阳投资称,疫情后相关主题仍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空间,这不仅包括消费领域,也包括疫情后某些行业可能的补偿性投资,以及疫情期间行业供给格局明显改善的领域。2022年末以来,市场对疫情中需求间接受损或是行业供给出清的公司定价并不充分,这可能成为后期市场分化中重要的收益来源。此外,该机构同时看好兼具短期复苏弹性和长期成长逻辑的公司,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领域相关的公司。中国的“硬科技”企业快速迭代升级,在外部压力下,其中的龙头企业有望成为发展过程中的赢家,长期成长逻辑顺畅。过去三年的疫情打断了很多公司的短期成长节奏,展望2023年,宏观环境回暖显著利好这类企业,这类企业有望提供非常可观的中长期回报。

  对于病情急重的重症患者,医院也分配了更专业的医生。对于患有病毒性肺炎、混合性肺炎,或自身有糖尿病、中风、癌症的重症患者,医院还集中整合了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进行重点监护。(央视网)

  69岁的男子埃尔雅·佩雷拉在游行队伍走近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说:“贝利是一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他的去世令我感到十分痛心。”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此前制约消费恢复的因素主要是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居民消费能力减弱以及居民消费意愿低迷。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消费场景不断修复,线下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将会逐渐恢复。同时,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经济将实现温和复苏,带动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增加,从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谢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