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园会,为何不只是一场园艺盛会?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6 12:28:26

  中新网成都4月25日(王利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月26日到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成都世园会)将在“公园城市”美丽绽放,迎接全世界的目光。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国际性、专业性花卉园艺博览会,为何说这场持续186天的园艺界“奥林匹克”,不只是一场园艺盛会?

  以“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为主题举办的世园会,让成都“绿色”名片更加亮眼。“春天的成都,就像一座大花园。”脚踩陆冲滑板、身戴护具,成都陆地冲浪爱好者、86岁的李明钦在环城生态区绿道上敏捷的身影引来阵阵惊呼。他脚下这条约100公里的“绿色项链”,环绕城市一圈,串联起城市的公园、湿地、绿地及农田景观,成为成都居民热门休闲去处。

  这个春天,英国小伙里森第一次成都之行,便在中国友人的带领下,感受了别样的绿道生活,从骑 行到露营,一个都没落下。“一边是城市,一边是美丽的风景,成都太让人惊艳!”从“绿道生活”到“花经济”,成都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新画卷,张开双臂欢迎全世界的客人。

  办好一场世园会,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秘书长提姆·布莱尔克里夫归纳了两大关键要素:园艺植物本身和推广服务。“成都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如此高质量的展会就在市民‘家门口’。”他此前赴成都考察时表示,成都世园会布展专业、有深度,不仅将带给全世界观众独特体验和难忘回忆,还将成为宝贵文化遗产,让子孙后代感受这份美好。

  世园会引领世界花卉园艺科技进步,各国生态文明经验在这里互鉴。成都世园会共建设展园113个,法国蒙彼利埃、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和国际竹藤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园等头部行业协会参展应邀参展,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均创下历届世园会之最,搭建起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平台。

  从一座场馆洞见一座城。成都世园会创新采用“一主四辅”会场建设格局,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保留80%地形地貌,新增植物60余种,从建筑材料、供能形式、雨水收集等方面落地“零碳花园”……践行“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办会理念,成都世园会遵循自然肌理、顺势垒土理水、因地植树栽绿,充分体现公园城市特色。

  成都市温江区、郫都区、新津区、邛崃市4个分会场则特色鲜明,分别突出川派盆景、花卉产业、现代农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紧扣成都世园会主题,温江区分会场不仅布局了金温江博览园、三邑川派盆景艺术博物馆,盆景园林集中展示轴还承担了特色餐饮、生活休憩、生态观光等配套功能。“园区”还提前变“景区”迎来了春日旅游热潮。踏青、赏花、观雪、骑行等,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中处处上演。

  傍晚时分,在被誉为“全球八大萤火虫观赏地”之一的邛崃市分会场天台山景区,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夜色中闪闪浮动,照亮了林地。微风拂过,这些“小精灵”随风飞舞,形成一片地上“星海”,将郊野点缀成童话世界。天台山景区工作人员刘强介绍,每年4月至10月,不同品种的萤火虫在此交替起飞,吸引全世界游客来赏“流萤飞舞”。更令人期待的是,预计5月中下旬,天台山萤火虫微博物馆将与游客见面。人们可在这里通过一扇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窗”,洞见中国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增进文明互鉴的画卷。

  “世园经济”助力海内外花卉业贸易合作。乘着世园会东风,位于郫都区分会场的春天花乐园今年年宵花“购销两旺”,销售额突破1.8亿元,会后还将作为“花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释放生态旅游活力。川派盆景展示销售基地等产业集群近年应运而生,为郫都花卉园艺产业绽放蓬勃生命力。借助“世园经济”,郫都花卉产业正走向国际市场、走进千家万户、走入城乡绿化美化和乡村产业振兴。

  花卉园艺还为交流交往增彩。4月27日至5月5日,成都2024汤尤杯如约而至,园林秀美与运动活力在这座城市同时上演。成都用2000余场园事、花事、赛事及文艺活动,搭起丰富的人文交流纽带桥梁,让来自全球的游客欣赏世界花卉园艺顶级设计艺术的同时,深度体验成都生活美学,感受川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与世界绿色文明交流互鉴。(完)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春节期间,位于韶关武江区的华韶数据谷一期项目现场,5000多个标准机柜仍日夜不停地运转。“我们与几大运营商合作,提供数据存储托管、7×24小时无间断的运维以及有关网络服务等。”该项目综合管理部总经理劳玉婷说。

  当地救援部门的图像显示,军方官员正在检查散落在地面上的机械残骸。飞机残骸一度燃烧并升起黑烟。

  乔治亚大学“刘士铭学者基金”是由美国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和该大学共同成立的慈善基金,旨在支持该校学生艺术学习和创作,并鼓励他们进行东亚艺术文化的研究与学习。乔治亚大学于2022年开始与刘士铭艺术基金会策划学者基金的成立事宜,并希望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向学校4万师生及当地社区介绍和分享刘士铭先生的作品。

  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将为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带来新机会,有利于减缓上述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集聚地,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不仅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为20世纪末到21世纪前20年全球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且成为各国产业相互连接、形成国际产业链的重要条件。大量的中间品和零部件降低了国际分工的难度,推动现代产业持续发展。伴随中国的全面放开,跨国产业链将加快重构,与中国重新建立产业链联系或强化经贸联系的商业活动将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将直接减少全球供需平衡的难度,提高效率,降低供不应求的压力,全球市场主体超额库存的需求因而有望大幅减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陈友骏告诉第一财经,中日经济交流的基础还在,两国间期待经济和贸易交流扩大的有识之士还是很多的,相信之后会有改善。

  热议:

冯瑞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