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市场点评6月13日:两市震荡整理,资金情绪偏低迷

来源: 雷科技
2024-06-13 16:58:52

  📝每日观点

  🎈 今日A股震荡整理,沪指、创业板均小幅回调,成交额稍有放量、略过7500亿元。美国5月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通胀继续缓和,市场对美联储9月开启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最新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当前美联储对降息仍持相对偏谨慎的态度。上周发布的非农就业数据超出预期,美国劳动力市场依旧火热,对经济形成了有力支撑,美国经济韧性仍在;在通胀水平暂未达到2%的目标水平之前,美联储的重点或更多还将是控通胀。自5月下旬以来,市场成交额基本都在7000亿元附近徘徊,资金成交动能不足,风险偏好整体偏低,在缺乏重大利好的催化下,A股短期或缺乏大幅上行的动力,指数层面将继续震荡,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热点轮动仍将快速,或可适当均衡配置。

  🎊消息面

  🎈央行昨日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按照“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

  简评:从此前发布的经济金融数据来看,地产行业整体偏低迷,对经济的修复产生了一定的拖累。在此情形下,自4月底以来,地产行业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布,一线城市大幅松绑,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及信心。政策效果的显现还需要时间,后续还需持续观察楼市的修复情况。

  🎈当地时间6月12日,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0%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显示,预计2024年将仅降息一次。美联储主席表示,还未到公布降息日期的阶段;可能需要好几个理由来支持FOMC放宽货币政策。

  简评: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七次维持利率不变。在美国经济具有韧性的情况下,美联储当前更注重控制通胀。美国5月CPI略低于预期,通胀压力有所缓和,但美联储当前对降息整体仍偏谨慎,何时开启降息具有不确定性,还需根据经济与通胀数据来综合决定。

  🎈当地时间6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3.3%,低于市场预期的3.4%,并且降至3个月以来低位;环比增长0%,低于预期0.1%,也较前值明显放缓,为2022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核心CPI同比增长3.4%,同样低于市场预期。

  简评:从分项 数据来看,住房成本上涨仍是通胀下行的最大阻力,能源价格加速下滑推动通胀放缓。5月美国通胀小幅回落,市场对美联储9月开启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上周加拿大欧洲央行陆续宣布降息,海外流动性逐步逐步趋于宽松的趋势不变,为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打开了空间,市场对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的

  👉市场复盘

  🎈6月13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回调。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028.92点,下跌0.28%;深证成指报9206.24点,下跌0.69%;创业板指报1777.79点,微跌0.09%;科创100报835.50点,上涨1.41%。申万一级行业中,大部分行业下跌、小部分行业上涨,其中,通信、电子、公用事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1%、0.71%、0.36%;农林牧渔、建筑材料、综合跌幅靠前,分别下跌2.88%、2.42%、2.34%。1740只个股上涨,3482只个股下跌。

  💰资金追踪

  🎈市场成交额为7551.1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小幅放量。两融余额昨日收报15100.1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微涨。

责任编辑:江钰涵

  “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当面问诊就能解决。但是医疗体系必须保证0.5%的病人应该收治在医院。”12月8日,张文宏团队在“华山感染”上撰文指出,如不属于低风险人群,又同时伴有高热等症状,应前往医院接受医生进一步评估。

  与此同时,随着中泰铁路建设的扎实推进,中老铁路正在加速同泰国铁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形成贯穿中南半岛的铁路大动脉。未来,以铁路为重点的中老泰三方合作将实质提升次区域发展水平,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截至12月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0633例(其中重症病例10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94615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0483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04112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979618人。

  一个对人才渴求的例子是,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有四个专业,每年用人单位招录政审,在接待室排队的多数人,都是奔纪检监察方向的学生来的。有时尤伟琼只得“谢客”,“今天已经排了10个人了,能不能明天再来?”

  疫情之下,不少焦虑可以理解。一方面有困难要及时求助,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好生活,保持好心态,努力适应非常时期的变化。健康是个人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免疫力又是个体对抗疾病的最有效“药物”。让我们携手与共,同心协力打好疫情歼灭战,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由于去年、前年粮价飞速上升,我们国家进口成本分别增加20%、30%,在我们国内必须采取一些策略,比如说社会保障和其他的办法,保证我们国家粮食进口的安全。在全球范围内,我觉得未来的粮食供应或者食物供应方面有气候变化影响,有各种各样的能源影响。”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表示。

黎雅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