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传承要义 第十七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在京上演

来源: 企业网
2024-06-12 12:37:44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第十七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于6月7日起至12日在恭王府大戏楼举办。本届演出季着重突出“传承”这一关键要义,不仅有诸多古琴和昆曲名家登台,还有专业院校的学子和少儿昆剧团的青少年们崭露头角。

  以“名家与学子对话”为主题的古琴专场,邀请了吴钊、陈熙珵、丁承运、俞秦琴、赵家珍、李凤云、王鹏、林晨、巫娜、任静、黄梅等诸多著名琴家,为观众 呈现《梅花三弄》《良宵引》《普庵咒》等经典曲目。4名北京大学青年学子与琴家同台,“以琴对话”的形式构建起琴人前辈与后辈交流的桥梁。

  “太古遗音有传人”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场演出,则展现了近二十年来专业艺术院校在培育新一代传承人方面的成果。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毕业生们与师从李凤云教授的广陵派传人共同登台,为观众献上余音绕梁的精彩演出。

  在昆曲专场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以幽默诙谐情节和表演风格著称的《狮吼记》,还能看到来自昆曲发源地、昆山当代昆剧院的折子戏,如《牡丹亭·春香闹学》《虎囊弹·山门》《红梨记·亭会》。

  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以及千灯镇秦峰少儿昆剧团的孩子们也将与昆山当代昆剧院的专业演员们共同登台,进行接力传承,让昆曲的火种在青少年当中得以保存和延续。此外,今年的昆曲演出还邀请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上演“高校版《牡丹亭》专场”,学子们的加入体现了昆曲艺术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让古老的艺术在年轻的群体中绽放新的活力。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和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联合主办,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中共昆山市委宣传部、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一直以来致力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仅通过各项展览和活动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通过创新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积极打造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始于2008年,已成功连续举办十六届,已经成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来自全国不同地域的专业昆曲院团以及多个知名昆曲研习社都曾在恭王府大戏楼轮番登场,多位“古琴艺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也曾在舞台上留下了众多精彩瞬间。(完)

  西班牙国家旅游局局长米格尔·桑斯表示,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等措施将助力全球旅游市场全面复苏,西班牙期待迎接中国游客。

  2017年10月3日,“天鲸号”进行了一场宣誓,全船26个人齐聚甲板,在时任船长于水健引领下举起右拳宣誓。这天,“天鲸号”接到调令,立即准备启程奔赴非洲加纳,投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建设。于水健了解当地条件,眼前这25个小伙子,他最放心不下。“非洲不比国内,当地气候环境、医疗水平、饮食补给都是考验,再加上疟疾和伤寒病频发。”小伙子们还有一大批没成家,船这一走却不知几年才能回来。

  有趣的是,若是孤身穿越宋代,大概只能体验一种别样的人生。但在《宋词带你游杭州》中,读者可以在“打卡”点任意选择身份,自由扮作市井说唱的“艺人”、宋代的“美妆博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具体身份自行设计在宋代的游览路线,在畅游人文景观时一睹旧闻轶事。

  “从外婆家出来,她给了我一大袋子艾叶粑粑,我只拿了15块,其它的留给爸妈。”小彭说,艾叶粑粑并不是过年才吃的食物,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只有每年开春的时候才会做艾叶粑粑,因为这个时候的艾草水嫩、清香。

  <strong>2 创新编曲如何做?</strong>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提供及时帮助。早在2020年3月,中国医疗专家组就抵达巴基斯坦,向巴方介绍中国抗疫经验,也带来大批巴基斯坦紧缺的防疫物资。2021年2月,中国对外援助的第一批新冠疫苗运抵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民众对此深怀感激。中国疫苗在巴基斯坦灌装生产,为巴基斯坦普及接种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已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中国积极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为国际社会应对疫情挑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刁富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