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超级产粮大县”突泉品味“一桌家宴半桌非遗”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09 01:01:02

  中新社内蒙古兴安盟6月8日电 题:在“中国超级产粮大县”突泉品味“一桌家宴半桌非遗”

  中新社记者 张玮

  “老妈,今年端午节咱家家宴还是老几样哈,馋了。”中国端午节小长假首日,在沈阳执教的闫春娟登上驶往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的列车,回家团聚前第一通电话便是打给母亲点菜。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位于中国东北部,曾是辽代的春州城。经过千年历史变迁,这座小县城保留传承了很多美食制作技艺,造就了当地人形容的“一桌家宴半桌非遗”的饮食文化。

  外焦里嫩的“王小二大饼”、豆香四溢的“六户干豆腐”、内容丰富的“平常煎饼”、浓厚鲜香的豆瓣酱、花样百出的“漏粉三吃”……当地人说,来突泉尝美食可以一个月不重样。

  闫春娟的母亲秦玉霞是“平常煎饼”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这道菜是宴席中 最为丰盛、吃法最多的一道菜,于2023年入选《突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家煎饼以大米、小米、水、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研磨、搅拌、静置、摊烙等步骤制作而成,再依据个人口味卷上鸡蛋酱、土豆丝、拆骨肉、小葱等配菜,配上一碗爽滑顺气的萝卜汤。”说起制作过程,干了30多年的秦玉霞如数家珍。

  秦玉霞有一家煎饼小店,近年,不少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在广州从来没吃过这样地道的煎饼,谷物的浓香与配菜的鲜香在舌尖散开,简直是人间美味。尤其是韭菜鸡蛋煎饼盒子,太香了!”端午假期,因为朋友间的口耳相传,广州游客李煜跨越大半个中国奔着这一口香而来,“走的时候再买一些,回家送亲友”。

  在中国东北地区,蘸酱菜可谓灵魂般的存在,干豆腐是其中必有的一分子。经过上百年的技艺传承,突泉县的“六户干豆腐”已经家喻户晓。

  一粒粒经过富硒培植、蛟流河水浸润、晨露洗礼、晚霜打磨的豆子,经过浸泡、研磨、滤渣、煮浆、点卤、泼脑、压型、揭包八大工序的锤炼,最终形成干、薄、细、嫩的“六户干豆腐”。

  “80后”王海波是“六户干豆腐”的第三代非遗传承人,他说,“我做干豆腐的手艺是爷爷传下来的。历经百年,到我这一代终于实现了规模化。我们在加入现代技术、机械化生产的同时,保留了铁锅熬浆、瓢泼豆腐等古老手工技艺,既保留传统口味,又提高了产量”。

  尖椒干豆腐、葱油干豆腐、炝拌干豆腐丝……如今,以各类菜品上桌的“六户干豆腐”年生产量可达60万斤。接下来,王海波打算开一家干豆腐定制连锁店,让顾客现场选择口味和韧度,现做现吃,通过加盟的方式让“豆香飘四海”。

  发酵、揉面、擀面、烙制……一张张香酥爽口的“王小二大饼”出炉上桌。在小城,“王小二大饼”也已有百年历史,其创始人王小二制作的大饼曾进过京,上过国宴。如今,“王小二大饼”制作技艺已传到第三代传承人王建军手中。

  2012年,王建军辞去在黑龙江的工作,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王建军告诉记者,“面团的软硬程度、盐碱的配比、温度的控制,每个步骤听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

  在突泉,“王小二大饼”不仅是主食必备,还是热门早餐。每天凌晨5点钟,王建军便和妻子推着小车到早市出摊。82岁的食客王凤年是老主顾,“我吃这个大饼50多年了,怎么吃都吃不够”。

  王建军说,一天下来,他大约要制作500张饼。

  近年来,素有“中国超级产粮大县”之称的突泉县通过美食赋能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京津冀、东三省,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地的中外游客前来打卡。

  2023年,突泉县全年接待中外游客逾120.8万人次,同比增长42.9%,实现旅游收入87588.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39.2%。(完)

  夏婧强调,各地区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自身人口发展趋势和实际入园需求做测算和规划,需要建园就建园,该合并就合并,不搞一刀切。

  然而,邮轮上都是定制化产品,规格高,需求量有限,小厂技术能力不足,大厂又不愿做赔本买卖。以防火隔音的绿色环保材料蛭石板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蛭石板产地,就因为没有技术和认证,首制邮轮所用蛭石板需要全部进口。国产粗加工的板材运到海外,再加工后转回国内,价格翻了五倍。

  新加坡的生育率在 1960 年代初开始下降,在 1975 年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为了刺激生育,新加坡在近十几年来增设了大量托儿中心,招收对象是18个月~6岁间的所有年龄段儿童。新加坡教育部数据显示,2007~2017年十年间,新加坡托儿中心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从 62911所增加到了143400余所,反之,幼儿园招生人数锐减,新加坡父母更倾向让孩子进入提供全日制服务的托儿中心。

  支持全球常规武器军控进程。支持在尊重非洲国家意愿的前提下开展中国、非洲、欧洲轻小武器管控合作,支持落实“消弭非洲枪声”倡议。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扫雷国际合作及援助,为雷患国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国际船市同样低迷。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造船量连年下滑,英国《经济学人》认为,同需求相比,世界拥有的造船设备已“过剩30%到40%”,大批中小船厂破产。当时,日本借助政府支持以低价优势从欧洲这群猛虎口中夺食,成为造船产量第一的国家,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完整的造船配套体系,但在这场危机中,到1978年,日本40家船厂平均开工率也只剩下39%。

  2011年,三菱重工再次获得了意大利歌诗达旗下阿依达邮轮公司的2艘12.4万总吨、3300客位大型邮轮的订单。但对三菱重工来说,当时并不是重返大型邮轮建造市场的最好时机。2012年,歌诗达协和号在意大利附近海域触礁倾侧,造成至少32人死亡,该事故后,邮轮船体结构、水密舱设置、应急电源装置设置等国际规范进行了调整,船厂不得不进行大量修改。再加上船东和船厂从一开始签约就存在大量意见分歧,导致工期延长,船厂亏损加剧。

陈宛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