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重申加沙地带永久停火条件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02 17:08:05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内塔尼亚胡6月1日表示,以色列结束加沙军事行动的条件没有改变,即摧毁哈马斯的军事和治理能力,所有被扣押人员获释,并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报道称,该言论是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讲话后数小时内,以总理办公室发表的第二份声明,其目的似乎是为了确定以色列最初同意的停火类型。

  据此前报道,拜登5月31日宣布一项由以色列提出的新停火协议并要求哈马斯接受该协议。以总理办公室同日发表第一份声明说,以政府一直致力于让被扣押人员尽快获释,并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以色列时报》指出,以总理办公室的声明没有证实拜登宣布的协议是否与以色列提出的协议相同。

  美联社指出,内塔尼亚胡1日的表态似乎破坏了拜登所说的由以色列提出的新停火协议。

  以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以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1日警告内塔尼亚胡,称如果他执行新停火提议,他们领导的政党将离开执政联盟。二人均声称,该协议无法完成以色列消灭哈马斯的核心军事目标。

  以主要反对党领导人拉皮德则谴责这两名部长危害国家安全。他敦促内塔尼亚胡听从拜登关于加沙停火的呼吁,并表示,他的政党将确保以政府不会因新协议而垮台。

  此外,被扣押人员家属也呼吁各方立即接受新停火协议,结束这场持续近8个月的冲突,让他们的亲人回家。

  同时,新协议也得到卡塔尔、埃及的支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卡塔尔和埃及1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哈马斯和以色列根据美方日前公布的新协议实现加沙地带停火。

  报道称,哈马斯已表示对 该协议持开放态度,但以色列此后发表的声明让人怀疑其对该方案的支持程度。

  据埃及《金字塔报》报道,埃及将于当地时间2日在首都开罗举行与美国、以色列的三方会谈,以讨论重新开放拉法口岸。

  消息人士强调,埃及要求以军完全撤出该口岸,并称以方应对该口岸的关闭及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局势恶化造成的后果负责。

  报道称,自五月初以色列控制拉法口岸的巴勒斯坦一侧以来,该口岸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人道主义援助无法通过该口岸进入加沙地带。

  据路透社报道,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1日表示,该组织在红海和印度洋针对包括美国航空母舰在内的多艘船只进行了六次行动。

  秦刚在会谈中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希望美方秉持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与中方相向而行,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冷静、专业、理性处理意外偶发事件。秦刚就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阐明严正立场,提出明确要求。“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解决中美关系中的具体问题。双方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间客运航班进行积极探讨,欢迎更多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国家互访,并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

  这意味着,小于和其他等待大甩卖的消费者们,注定等不到市面上多数车型的价格大降。只有少数技术滞后,不具备国标切换能力的小众汽车品牌,或许在面对这一政策时,会被迫选择降价清仓。

  “现在的中国可以打开国门,让任何人来看。”薛剑说,“从中作乱、制造不和谐声音的只会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不会给中国差评。”他说,期待团员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最真实最地道的新疆故事,成为传播中日友好正能量、促进相互理解的民间使者。

  此次新疆之行信息发布也打破常规,主要由访疆团成员通过自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网络直播,让更多无法同行的日本民众也能跟随他们的镜头即时了解访疆实况,体验真实立体的大美新疆。对于是否担心访疆团成员通过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可能遭到质疑甚至攻击,薛剑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言,确实会有一些担心,但我们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信心!更有这样的底气!信心和底气来源于中国国内和平安定的大好局面,来源于广大中国人民和谐安定的美好生活,也来源于日本广大民众在事实和正义面前的良知。

  由于德国联合政府内部在对华问题上有分歧,该国尚未宣布对华战略。据报道,德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桑德施奈德认为,重要的是首先要举行会谈,特别是在三年未举行大规模面对面会谈之后。他说,“我同意与我交谈过的中国同事的看法。现在是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了,不仅在正式会议上,而且在茶歇时间,他们可以进行一些私下交流。这会改变气氛。”

  3月31日,王毅在北京应约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欧伦斯高度赞赏中方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强有力信号。他说,“脱钩断链”无益于美中两国,也无益于世界,将继续为增进美中相互了解发挥积极作用。

张博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